阅读历史 |

第1150章 方言破医考玄机,开始放暑假了(二(1 / 2)

加入书签

第1150章 方言破医考玄机,开始放暑假了(二合一章)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听得方言班上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帮人的实力,他们是知道,人家都说难了,那他们复试的时候遇到同样程度的难题,到底能不能过的了关呢?

一时之间搞的现场大部分人都惴惴不安的。

就在大家互相讨论但是又没讨论出结果的时候,大家渐渐的都把目光转移向了方言。

因为他们看到方言露出思索状,一直在想问题。

要知道平常看病的时候,都没怎麽见到他露出这种长久的思索的表情。

要说方言被这些题目难住,他们肯定是不相信的,大家感觉,一定是他在思索一些其他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宋建中已经忍不住对方言询问道:

「方哥,有没有什麽想说的?」

方言一怔,这才回过神来,说道:

「我在想考官的思路到底是什麽?」

「考官的思路?」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没太明白方言大人想表达什麽意思?

这时候江苏的那些同学里,有人说道:

「这还不明显吗?考官的思路就是把大多数人拦在外边,筛选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少部分人。」

方言摇摇头:

「不,我是想说的更深层次的……」

他欲言又止,在场也有几个人和方言接触时间比较久,大概是明白方言想表达什麽意思了。

孟济民就说道:

「你是想通过猜测出题老师的意图,来分析他们出这些题目的底层逻辑?」

此话一出,顿时周围安静的人群又热闹了起来。

方言是想通过这些已知的题目来分析,为什麽他们会这麽来出题?

除了把大多数的人拦在外面,他们还要达到一个什麽样的目的?如果光是刁难的话,这些题目应该不会通过卫生部的审核。

方言等众人议论稍歇,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先别急着慌,正如现在我们已知情况,刚才几位江苏的同学把题目说得很细了,大家不要被这些看起来刁钻的问题难住,我认为这反倒是好事……至少咱们可以猜到考官的思路,心里能有个底。」

听到方言这话,所有人都好奇的看向他。

越是在大家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方言站出来反而越能让大家镇定。

毕竟这会儿除了他,好像大家都没有太多积极的想法。

方言他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在上面划了个大圈,在场所有人都闭上嘴,老老实实的看着方言,心想看看他到底要弄个什麽出来?

就连刚考完试,士气低落的那帮江苏的考生也都被方言吸引住了。

这时候只听到方言说:

「咱们先拆拆这些题的路数。第一,重经典,但不考死记硬背。你看《伤寒论》那道题,给医案让你对应原文,还要辨析机理,这是考你『能不能把书里的话用到活人身上』;《金匮要略》的水气病鉴别,考的是『能不能从相似症状里揪出核心差异』。这说明啥?死背条文没用,得把经典嚼碎了,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又画了条竖线:

「第二,贴临床,还得懂『为什麽这麽治』。面试问过江龙藤的炮制差异,其实也不算是刁难人,而是考『用药能不能因地制宜』。岭南潮湿,炮制可能偏于祛湿;中原乾燥,或许更重存性,这背后是医理对地域的适应,考官要的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人。」

「当然了,没考虑到考生没有去过岭南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我认为回答只要能够贴近题目,应该不会扣多少分,毕竟不是说错了,只是没说的多深入。」

听到方言这麽说,刚才那个抱怨的江苏同学,脸色还好看了不少。

方言的分析有道理啊!

至少自己是回答了,不是答错了。

方言的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的写了几个关键点,最后粉笔尖在「医古文」三个字上顿了顿然后说道:

「第三呢,就是打底子,古文和临床要通着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题,翻译是基础,解释『掉』颤动和『眩』眼花是考你对古义的理解,最后结合临床说肝风内动的证型,是逼你把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病症。这就像咱们看病,望闻问切后,得把脉象舌苔和病机串起来,一个道理。」

说到这儿,他转过身看着众人:

「至于出题人的偏好,刚才的题里藏着答案,岳老他们这辈人,一辈子讲究『经典为根,实践为魂』,既怕年轻人丢了老祖宗的家底,又怕学了理论不会看病。所以题目才会既抠经典细节,又往临床实处扎,还捎带着地域特色的考量,毕竟中医的根,本就扎在各地的水土里。」

有同学忍不住问:

「那咱们该怎麽应对?感觉要学的太多了……」

方言放下粉笔,稍微思索后说道:

「根据目前所知道的情报来判断,我认为应对方法是……抓大放小,抓『理』不抓『题』。」

听到他这话,少部分人眼前一亮,更多人露出迷茫的神情。

方言再次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点了点,说道:

「大家经典条文其实已经背的差不多了,就算是有一些地方没有背到,也不用死记或者去赶工,像《伤寒论》里『汗丶吐丶下』后的变证机理,《金匮》里各类杂病的核心鉴别点,这些其实大家吃透,今天的笔试应该就没问题了;医古文每天抽半小时读一段,把常用的词义比如刚才的『掉』记牢;至于临床用药,多想想『为什麽这个地方的药这麽用』,比如岭南多湿,他们的药偏清利,中原多寒,用药偏温通,把这些道理琢磨透,遇到生题也能顺着思路推。」

他丢下粉笔,从讲台走下来,走到众人中间:

「你们别忘了,咱们每天在这儿看诊,处理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例,刚才江苏同学说的『过汗伤阳』『水气病鉴别』,咱们上个月不就碰到过类似的患者?把诊室里的经验和经典对上号,比瞎刷题有用得多。」

「说句实在的,这次考试难,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刷掉人,但更是为了选出真能扛起中医的人。」

「大家能走到复试这一步,哪个不是啃过《黄帝内经》丶摸过千百个脉的?别被几道题吓住了。」

「我认为考官想看的不是『全才』,是『有根有魂』的中医,这个根在经典里,魂在就在临床上。」

说完后他顿了顿:

「大家都不要愁眉苦脸的,放宽心,我认为只要把咱们平时看病的本事拿出来,把对中医的琢磨亮出来,就够了。」

一番话下来,刚才凝重的气氛散了不少,有人已经开始低头翻笔记,嘴里念叨着「《伤寒论》的变证……」

还有人互相打气:

「对,咱们天天实战,怕什麽?」

方言见到现场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就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是有用的。

接着他又对着来报信的江苏中医师们道谢:

「今天真是多谢各位专程过来讲这些情况。」

方言对着几位江苏考生拱手道:

「这些题目细节,对我们接下来准备复试太重要了,你们刚考完就跑过来细说,这份情我们领了。」

这时候正在互相打气的众人们也才反应过来,今天确实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这第一批的考生带回来的情报。

方言这边看了一眼手表,刚才说了一顿,又分析了一会儿,这时候已经到五点了,于是他转头对谢春荣招呼:

「春荣,带这些同学们去食堂里,他们跑了一下午,肯定饿了,我签个条子让食堂做几个小炒,问问大厨会不会江苏那边的菜……」

听到方言这话,几个江苏考生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你们这也太讲究了,搞的我们不好意思……」

方言笑着对几人说:

「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

见有人要推辞,方言按住他的胳膊:

「哎,咱们都是学中医的,说这些就见外了。朱老是我家里亲戚,此外南通医院在破格救心汤的工作上对我支持也很多,现在你们到了京城,还给我们提供的第一手的考试情报,我这点招待算什麽?」

他特意看向那个被「过江龙藤」难住的考生:

「尤其是你,刚才那题能答出个大概就不容易了。等复试完了,咱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各地药材的炮制,到时候我再送你一本我们这边的《中药炮制学》。」

一番话既周到又热络,把客气话融进实在的关照里,让几位江苏考生心里很感动,之前考试的疲惫还有紧张也消了大半。

等到把这几位送去食堂吃晚饭,方言他们差不多也该下班了。

方言对着班上的同学说道:

「今天6号才开始,我们还有好几天的时间才考试,每天都可以获得最新的消息总结补充,大家不要有压力,回去后好好休息。」

众人听到后也是纷纷答应下来。

然后就散会各自回家。

接下来方言收拾收拾,去了一趟住院楼层,这几天收的住院的人也不少啊,他得过来瞧一瞧。

这边人今天聊天的内容也是中医研究生复试。

这还是个热门话题,就算不参加考试的人也比较关心今天的情况,有些人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今天考试内容非常的难。

这会儿正在讨论今天的题目呢。

见到方言来了,一个个纷纷和方言打招呼,顺便也询问他有没有听说今天考试内容。

方言对着围过来的人回应了一番后,他们又把题目说出来,让方言解答。

过道里还有不少住院的病人和家属听到外边的声音,也一个个的走了出来,发现居然是大家在考方言问题,顿时也来了兴趣,想看看到底方言能不能答上。

就算是不考试的医护人员也觉得今天的题目很难,就是不知道到了方言手里,这些题目到底还算不算有难度?

方言被众人围住,堵在护士站前,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看众人热情高涨,也只好笑着拿起桌上的纸笔,随手画了个简单的病机示意图,然后讲解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