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黄浦江行宫(2 / 2)
之所以要多次廷议,是因为行宫在不断的扩建。
承天门的五凤楼上,金色的琉璃瓦,一尘不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五凤楼上,数十盏汽灯悬挂于屋檐之下,在行宫的左侧立有近三十丈高的正衙钟鼓楼,正值小时辰上午十点,自鸣的钟鼓楼的钟声响彻全城。
这座行宫修建了整整八年,从万历九年开始,由松江府奏闻朝廷开始营造,到万历十七年初,正式落成,花费白银四百八十万银之巨。
而且今年申时行丶松江巡抚李乐年初奏闻,还要扩建,最终被廷议所否决,否则会更大。
在最开始报闻朝廷的时候,行宫,只有四十亩,后来越修越大,院落越来越多,甚至没能赶上皇帝上一次的南巡入住。
行宫整体分为了皇帝起居的后宫十二院,皇帝处置公务的御书房四院,召开朝会廷议的文化殿两院,以及六部衙门,职能十分齐全。
上海知县阎士选丶姚光启丶松江巡抚申时行丶李乐等人,之所以要如此执着的扩建,的确是希望陛下看到松江府地面的忠诚,更是希望松江府,甚至是上海县本县,能够成为大明的陪都。
陪都制度由来已有,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洛邑,东汉时候,都洛阳,长安为陪都,东汉诸帝登基,都要前往长安陪都谒高庙,祭祀西汉诸帝陵。
到了大唐陪都乾脆变成了多京制,中京长安丶东京洛阳丶北京太原丶西京凤翔丶南京成都。
陪都制丶多京制,是过于广袤的疆土之下的一种政治妥协,也是一种创举,陪都丶多京都是要补充首都缺失,地缘丶军事防御丶经济文化等等。
上海县要做陪都,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弥补首都的不足,上升到陪都这一级别,就是朝廷直接管辖,方便朝廷对经济直接干预。
上海县到京师的通讯限到时间为十五日,但实际通讯距离只有两日,这有利于大明朝廷对经济直接干预。
大明开海,就必须要面对一个重大的历史包袱,那就是朱棣迁都北衙。
永乐年间轰轰烈烈的下西洋行动,最终落下帷幕,和迁都北衙,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全面转移北衙,南衙虽然保留了六部,但多数都是养老性质。
权力就是如此,权力只会对权力的来源负责,距离权力中心越近,权力就越大。
大明相继建立了长崎总督府丶吕宋总督府丶旧港总督府和金池总督府,这四大总督府,大明要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一个大明朝廷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座行宫,上海县逐步发展,成为陪都,就成为了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
贵是贵了点,但绝对值得。
「那就进去看看吧。」朱翊钧在踏入宫门前,还专门看了眼千斤闸,缇骑已经提前三天,对行宫进行了接管,守宫门的是镇抚司指挥使陈末。
确定了安全后,朱翊钧进入了行宫之中,大明皇帝踏入行宫之后,是十分满意的,因为能省钱的地方,都省钱了。
北衙皇宫的金砖每一块都非常昂贵,但上海行宫,都是普通的地砖,金丝楠木的柱子,一根没有,都是混凝土柱子,又结实又便宜,门窗也非实木,而是钢框。
最贵的就是象徵着皇权的琉璃瓦了,这个实在是省不了,申时行听说连琉璃瓦的银子也要省,当即就要致仕。
他真的做不到,金顶可是皇权象徵,这玩意儿省了,谁知道这是行宫?
黄浦江行宫,其实也解决了这次南巡发现的一个头等难题,势要豪右丶富商巨贾丶乡贤缙绅在不法的时候,会嗤笑的问:皇帝陛下在哪里?王法算什麽!
至少在松江府有答案,正衙钟鼓楼自鸣钟每一次响起,都在告诉松江府所有人,陛下在看着上海县一点一滴的发展。
「不错,完全按照朕的要求修建。」朱翊钧来到了文华殿,四处打量了下,笑着对着随行的大臣说道。
张居正无奈的说道:「陛下,上海地方的官员,对于陛下南巡不准迎送,是有些意见的,上海县在开海之前,虽然算不上贫穷,但也不过是大明普通的县城,丁口不足十五万,甚至还不如义乌县。」
「在海文忠海瑞到应天做巡抚,疏通吴淞江丶白茆河,并黄浦江,通流入海之前,上海县全是滩涂,甚至只有十一万丁口。」
「开海之后,松江府丶上海县才迎来了发展的最大契机,本来李乐丶王谦丶姚光启等人,准备了盛大的迎送事宜,被陛下一道圣旨给停了。」
松江府丶上海县准备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打算给皇帝来一场盛大的欢迎礼!
从松江地面官员出迎三十里,再到松江府势要豪右丶富商巨贾筹措五十万银打算营造迎恩亭,再到十二里百姓迎圣驾,最后是三日的鳌山灯火会丶百艺献艺,次日还有操阅军马丶阅舰式,操阅军马结束后,还有十五日的庙会。
正好九月已至,九月四日是万寿圣节,松江府上下,打算把万寿圣节弄成万寿圣月!
总之,顺天府有的,松江府要有,顺天府没有的,松江府也要有!给十七年没好好过生日的陛下,操办一场盛大的生日会。
松江府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多数都是因为松江府跑在了前面,松江府真不是不太忠诚的应天府。
松江府的物质基础,就是开海以后,才蓬勃发展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圣恩浩荡,对于松江府所有人而言,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笑着说道:「万寿圣节可以过,朕准过的,但出迎就不必了。」
「先生,松江府若是浩浩荡荡出迎,其他地方就只能效仿了,可是大明除了松江府,别的地方哪有馀财办这些事儿?但不办,就是不忠,甚至还会竞相攀比,非朕所愿。」
大肆操办可以,但只能以万寿圣节的名义,不能以迎圣驾的名义,否则其他地方,只能攀比忠心了。
「陛下圣明。」张居正听闻,终于松了口气,他其实担心尚节俭的陛下,把万寿圣节给从简掉,那松江府精心准备半年时间,就全都白瞎了。
不能迎圣驾,防止地方攀比,但可以办万寿圣节,是君臣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朱翊钧略微有些遗憾的说道:「自从去年定下了万国会之事后,朕就一直想着南巡的时候,能赶得上,但这已经九月份了,完全错过了。」
万国会的目的是让各种番夷小国把他们的特产带到大明来,看看大明需要什麽,大明对外贸易,有种吃独食的错觉,大明甚至连种地的活儿都抢,这种行为其实不利于大明开海。
为此礼部制定了万国会的制度,按照之前商定的万国会时间,是在六月份,这已经九月份,已经错过了时间,这让朱翊钧十分遗憾。
「陛下安心,今年的万国会推了时间,推到了九月份。」王崇古出班俯首说道:「王谦这个逆子,虽然行事有些张狂,但这份恭顺之心还是有的。」
朱翊钧眉头一皱说道:「这般推迟,岂不是要耽误了扬帆起航的日子?为朕一人,耽误商贸往来,非善事也。」
王崇古赶忙说道:「陛下,对于贸易而言,确定性要远大于利润,陛下亲临,比一切都重要。」
万国会是礼部起的名字,说的更加直白点,这就是典型的贡市,大明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有皇帝出现,这万国会才有了最大的信用背书,大明商人安心,番国小邦更能安心。
沙阿买买提丶黎牙实常驻京师,就是为了这份确定性。
「这倒也是。」朱翊钧这才眉头舒展,不住的点头说道:「王谦办事,还是很有分寸的。」
十七年九月初二,大宗伯沈鲤呈送了万寿圣节的一切礼仪,这已经是按照圣意进行了削减,但依旧十分的繁琐。
「陛下,松江知府王谦到了。」一个小黄门报闻圣上。
皇帝要先宣见王谦,完全是因为马三强案,马三强在刘记豆腐坊磨豆腐,被驴踢断了腿,刘记豆腐坊非但不给赔偿,反而把马三强给告了,上海县衙门判刘记豆腐坊赔十五银,大东家刘友嘉雇佣地头蛇徐四海,发生了灭门惨案,马三强报复杀了刘友嘉一家十三口。
这个案子,王谦主办,影响极大,甚至十分深远。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谦进门行礼,他爹给他求情,反倒是被陛下认为是为民做主,就是越界执法有点争议,被罚了半年俸禄。
「免礼,坐。」朱翊钧手一引,示意王谦坐下说话。
朱翊钧看着王谦,十分郑重的说道:「你要是越界执法,怎麽也要跟苏州府打个招呼,然后一起去,你这直接进去拿人,多少有些吓人了。」
「臣就是有点气急了,怕人跑了,臣再也不敢了。」王谦赶忙说道:「那徐四海四个逃到苏州府的走狗,但凡是走脱一个,臣恐怕都是寝食难安,悔不当初。」
王谦那时候已经是一股热血冲了天灵盖,什麽都顾不上了。
「案子办的很好。」朱翊钧兴致满满的说道:「朕听说,王大公子,亲自披甲,带着衙役,杀穿了徐四海的匪窝?详细说说。」
「臣就是仗着坚甲利弩而已,陛下不知道,这些个明面称工盟,实则工贼的贼人,有多蛮横,徐四海甚至要鼓噪工匠与臣对抗!」
「说时迟,那时快,臣自然不能任由徐四海胡说八道,臣立刻传令动手!抄起一把复合弩,就射了过去!吓得他直接缩回了墙内。」王谦眉飞色舞的讲起了那日的过程。
徐四海是工贼,手段狠毒,弩丶甲胄全都有,拒捕的时候,还把自己说成了受害者,也就是王谦处置迅速,否则真的让徐四海鼓噪起来,恐怕没那麽容易收场。
人其实没有那麽聪明,而且非常容易被鼓动,尤其是事实不清楚的情况下,徐四海又是匠人出身,把匠人鼓噪起来,真的非常危险,那个时候,就得有决断,不能瞻前顾后。
至于杀穿匪窝,倒不是虚言,王谦手刃了一人,射伤了两人,全都是徐四海的铁杆走狗。
「事后,躺在床上缓了两天才缓过来。」王谦讲完了那日的情况。
「不错不错。」朱翊钧非常肯定王谦的勇气,他虽然跟着王崇古学了点武艺,但本质上是个士大夫。
王谦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有件事,秘鲁总督府派了使者,说是要大明继续供货,费利佩加的关税,不必理会。」
「哦?」朱翊钧坐直了身子,严肃的问道:「具体而言,怎麽运作呢?」
王谦低声说道:「我们的商队把货物运到秘鲁总督府利马城的明馆,他们在利马城明馆购买大明货物,使用白银支付,之后的事儿,就不用我们管了。」
「这不是秘鲁总督府,在瞒着费利佩走私吗?」朱翊钧有些惊讶的说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