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铁幕的裂痕(1 / 2)
第1683章 铁幕的裂痕
华尔街的短暂喘息,在央视展示长征九号重型火箭设计图的瞬间便彻底终结。
尽管京城方面仍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回应,但长征九号项目的公开已经毫无疑问地表明,华夏有能力单独完成「信标」计划的全部核心环节,而并不需要依托任何外部力量的帮助。
至于依靠航天运输产业作为筹码换取所谓「体面休战」,则更是单方面的痴心妄想。
华夏人很清楚,自己正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和主动权,因此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回到一年之前的那个世界。
而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
一次堪比冷战结束的大变局,即将来临。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媒体也不再遮遮掩掩。
尤其第二天泰晤士报的头版头条,更是直接点破本质——
《来自21世纪的「波茨坦公告」?超重型火箭终结华盛顿幻想》。
文中直言,这已非竞争,而是一次最后通牒。
只不过,目标从东京变成了华盛顿。
全球金融市场应声重挫,前一日的技术性反弹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道指丶纳指再度掉头向下,恐慌性抛售虽未再触发熔断,但持续微跌的曲线在此时反而更显绝望。
手握巨额热钱的国际资本如同无头苍蝇,在太平洋上空徒劳地盘旋。
日韩市场?
深陷华盛顿的战略捆绑,前景晦暗不明。
新加坡丶港岛?
体量有限,难以承接海啸般的资本洪流。
华夏大陆无疑是一片黑暗中的最强光源,但严格的外资准入限制和产业政策导向如同坚固的闸门,没那麽轻易可以撬开。
风向逆转之快,令人咋舌。
短短十几年,从各地招商部门就从「筑巢引凤」的殷切,变成了如今手握主动权「择优录取」的从容。
权力关系的转换清晰而剧烈。
全球财经媒体的头条被各种分析占据,核心议题只有一个——
呼吁华夏放宽投资领域与规模限制的声浪正以前所未有的分贝冲击着决策层。
但始终没有得到特别积极的回应……
而与此同时,华夏的国际形象也同样正经历着深层次的蜕变……
……
一周后,上沪浦东国际机场。
一架纯白色涂装丶仅在机尾点缀有绿底白字「SHAC(沪飞集团)」标识的中型干线客机,如箭矢般平稳地切入跑道。
其体量与波音737丶空客A320相仿,但更圆润饱满的机头丶更大的翼展与上反角,以及翼下那两台明显更为粗壮的发动机,却已经昭示出了它的身份。
正处于密集试飞阶段的C919-1000。
也是整个系列中的基准型号。
跟往常的无数次试飞一样,飞机缓缓减速,然后循着引导线缓缓滑行至指定停机坪,舱门开启。
但这一次,率先走出来的并非试飞员和航空工程师,而是十几位西装革履丶神情严肃的乘客。
显然不是航空技术人员。
其中约半数为华夏面孔,另一半虽然也身穿考究西服,但却有着标志性格子头巾与浓密胡须的阿拉伯特色装扮。
实际上,这一行人正是来自阿布达比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高级评估考察团。
考察团负责人哈米德·本·纳哈扬步履沉稳地走下舷梯,却并未急于走向迎接的人群。
而是饶有兴致地绕着这架C919-1000转了大半圈。
最终,他在右侧机翼下方停住脚步,目光聚焦在翼下发动机短舱上那排不起眼的铭文标识。
「令人印象深刻,吴总师。」纳哈扬抬起头,对陪同在侧的C919项目总设计师吴辉说道。
他的英语带着带着明显的中东口音,但腔调很稳,并不难听懂。
「刚才的飞行体验非常平稳,客舱的安静程度超乎预期。尤其是在低空进行大坡度机动时,机身的安定性和乘客的舒适感保持得很好。」
吴辉微微颔首,语气自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