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0章 为什麽会找上我们?(1 / 2)

加入书签

第1670章 为什麽会找上我们?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监控和精准调控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主控室的大屏幕上,一个醒目的计时器数字不断跳动:

500……

1000……

2000……

HL-2A装置内的等离子体,在强大的磁场约束和持续的能量注入下,如同一个被驯服的微型太阳,持续散发着惊人的光和热。

中心电子温度稳稳维持在5000万摄氏度以上,等离子体电流稳定在1.15兆安培。

这已经远远打破了之前由EAST保持的百秒级H模运行纪录,并且还在不断刷新。

然而,挑战也如影随形。

「偏滤器靶板热负荷持续升高!红外成像显示局部区域温度已超过1800摄氏度!接近一级警报阈值!」

长时间的高功率运行下,即使有硼化壁的保护,高温等离子体对材料尤其是偏滤器区域的侵蚀依然严重,产生的杂质被带入等离子体核心,辐射出大量能量,不仅损失能量,还会冷却等离子体。

「注入少量氖气,进行主动辐射冷却,目标将峰值热负荷降低15%。」

周新同盯着热负荷分布图,迅速决策。

这是常规的应对策略之一。

「注入氖气,流量设定。」

操作员执行。

光谱仪上立刻显示出代表氖元素的谱线强度飙升。

氖气在高温下被电离,其离子在等离子体边缘区域辐射出能量,如同在灼热的靶板前撑起一把无形的「遮阳伞」。

红外图像上,靶板最红热的区域颜色肉眼可见地变暗了一些,温度读数开始回落。

「热负荷下降,效果明显,但杂质辐射总功率仍在高位。」

「继续监控,必要时重复氖气注入或调整注入位置。」

说完这句话之后,周新同暗自叹了口气。

实际上,到了这一步,他基本上已经相信了那份资料的真实性。

如果不是对等离子体的控制策略趋近完美,那麽他们绝无可能得到如此夸张的成绩。

而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是HL2A的性能,和西南物理研究所的水平,限制了整个试验更进一步。

「那就看看,我们究竟能做到何种程度吧……」

周新同的好胜心逐渐燃起。

「电流剖面有轻微偏移,注意LHCD驱动效率。」他再次提醒道。

「收到,正在调整低杂波注入角度和频谱。」工程师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敲击,试图优化电流驱动效率,维持等离子体电流的稳定。

但在计时器的千位数跳到「3」之后,局面终究还是急转直下。

代表磁流体稳定性的监控台开始闪烁黄灯,数根磁探针的信号曲线也同时疯狂抖动!

「警报,边界局域模再次爆发!能量释放预估0.75兆焦!」邝忠昕的声音响彻主控室。

0.75兆焦的能量释放,会瞬间将大量粒子和能量倾泻到偏滤器靶板上。

轻则损伤准备阶段形成的壁面沉积膜,重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等离子体「大破裂」,导致试验直接结束。

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中性束注入,功率瞬时提升至120%!压制边缘压力梯度!」

周新同也随之给出了处理办法。

跟之前那次不同,这种利用高能粒子束主动「熨平」边缘压力尖峰丶抑制大型ELM的关键手段,是资料中强调的。

「NBI功率超驰,120%!注入!」操作员的声音几乎被众人的心跳声所盖过。

监控屏幕上,那代表ELM强度的信号峰在即将冲顶的瞬间,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硬生生摁了下去!抖动迅速平息,警报解除。

「边界局域模压制,偏滤器承受能量冲击在安全范围内。」

这一刻,邝忠昕觉得自己后背的工作服都要被冷汗浸湿了。

不过到了这一步,所有人心里面都有数。

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已经相当糟糕,不太可能撑过下次爆发了。

周新同看了一眼计时器。

3750秒。

已经远远超越了之前世界纪录的二十倍,也几乎到了他之前估计出的极限。。

「保持警惕。氦灰抽气系统效率如何?」他问道。

「效率稳定,氦灰浓度控制在阈值以下。」负责该系统的工程师报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