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4章 买地婚俗(中)(2 / 2)

加入书签

到二十三岁说亲时,用这笔钱中的一部分来置办嫁妆,自己留一部分,再收一点谢钱,在经济上不算是太吃亏的,至少没有倒贴钱白养,如此也能接受女儿嫁出去后和娘家几乎不再联系,只偶尔走动的老规矩。

但,稍微有些算计的人家,便不是这样想了,他们或者感到从小养育女儿的心血,不是这些钱财能够抵扣,或者认为女儿也能出去做工,有了收入,也有为自己养老的能力,也要指望女儿养老,于是宁可不收谢钱,叫女儿把成婚前外出工作的钱,自己留着花销,学着积攒打理。

到了成婚时,再给一笔丰厚的嫁妆赠礼——但他们的要求也高,他们便要求女方婚后,‘视婆家娘家均等,走动如常,侍奉娘家双亲终老如子,侍病床前’,也有些家庭更进一步提出,如果愿意将一个后代冠娘家的姓氏,还有厚赠。

“哇……”

草原上的婚俗,哪有这么复杂?除了抢婚以外,那种行婚礼的求婚,也只是商谈一下彩礼和嫁妆而已,若是日子过不下去,也有女子自己带了自己的牛羊车马回娘家去的,父亲这里,把当时的礼物粗略一退,这婚事就算是了结了。

这其中有许多问题是塔宾泰等少年完全没考虑过的——婚后和娘家走动如常?这不可能,鞑靼人作兴远嫁,绝不会嫁在部落里,普遍认为亲戚之间成亲生子,生出的孩子会很弱小,所以一般都要嫁到远方去,如乌云琪琪格,她就是从布里亚特嫁过来的,一旦离家,到死再不回去都很正常,压根谈不上什么侍奉娘家双亲终老。

甚至哪怕是鞑靼人的长子,成婚后也立刻分出去单过,有时候到另一个草场放牧去了,和父母都是好几年不见,葬礼也没能来参加都不稀奇——有这种成亲分家的习俗在,他们倒是很能习惯彩礼、嫁妆都是给小家庭的赠礼,还额外给女方家长一点谢钱的做法,这和买活军这里的一部分民俗是不谋而合的。

即便如此,塔宾泰等人的眼睛也开始转圈圈了,他们这些鞑靼人,看拼音读汉字,本就有些吃力,更不说理解这复杂多变的规矩了,偏偏呢,他们又多少都肩负了和本地人嫁娶的期许——他们来读书,其实就是家长下注的表现,鞑靼人很信奉亲事结盟,少年少女们都知道,自己如果能成功的在买地安家,混出点人样再回到草原去,把更多的人接来买地,才算是不负长辈们的希望。

几年后,是要在本地结亲的,可这些繁多的规矩,和草原完全是两个世界,先不说接不接受,似乎都没有完全弄懂——非但他们如此,就连很多外地刚来这里落脚的新活死人,也都顶着光头,站在一边半懂不懂的看热闹呢!

“若是,若是有个人,什么也没有,也不能挣钱,却要个什么都有的良人,还要良人签个最不平等的婚书,这样的招贴,婚介所是不是也贴呀?”

在鞑靼人身边,几个也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儿,也正好奇地仰首看着招贴板,其中一个还踮着脚尖指着一张招贴,道,“喏,这个!张家有子,年二十七,身高162,体重130,三权一圈,忠贞罚金,己二十两,妇二百两。已有工作,一日二十五文,无房,父母赠礼五两,子女冠张姓,妇无探视权……”

众人听她读着,都觉有趣,都笑了起来,一旁有本地人道,“你们年纪小,都矮呢!瞧见的都是底下的招贴——贴倒都是可以贴的,你要招个天上的七仙女、二郎神都能贴,可贴了有没有人来揭呀?这不是,一层层的被赶到最底下去了!”

又有人笑道,“这张家子也不知道是谁,一日二十五文还想着娶亲,如今一日没有三十文,哪里好寻摸婚事!”

这个女孩儿听了,便踮起脚想看上头的招贴,着急的模样十分可爱,她虽然才七八岁光景,口齿却极为伶俐,而且明显看得出来,是会看汉字的,说话声音清脆,长相标致,山丹夫站在她身边,听到这女孩儿一句句念来,又闻到她身上传来的一股奶味儿的香气,忽然自惭形秽起来——

低头闻了闻自己的袖子,很怀疑自己还有鞑靼人的油腻味儿不敢洗掉,往一旁挪了一步,心里想道,“呀,汉人好在乎自己的姓氏,可我额祈葛的姓也是自己乱取的,若是将来……将来我能和她成亲,那我们的小孩儿都和她姓也可以。”

他这里胡思乱想,女孩儿们哪里能想到,凶巴巴的德德玛,已经好奇地和这女孩儿搭话,笑道,“你好漂亮呀,汉人小女孩儿,我是德德玛,我从草原来,你叫什么名字?”

这番话她平时经常练习,说得字正腔圆,那个女孩子也好奇地把他们上下打量,俄而解颐一笑,虽然年小,但也可见明艳,“我姓杨,叫杨爱。”

她身边几个漂亮的年幼小姑娘都纷纷转身笑道,“我叫顾眉生!”

“我叫李双儿。”

还有个被母亲抱在手里,二三岁的小女娃也凑热闹,抢着笑道,“我叫邢沅!”

杨爱道,“我们都是姑苏人,恰好一船到这里来的,你们是和谁来这里呢?”

德德玛指着远处道,“我们跟着虎吉祥的父亲来上学的,你们呢,也要上学吗?”

几个小女孩似乎立刻就要结伴去上学了,山丹夫因为被德德玛提到,一下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他更是害羞得要躲起来了,塔宾泰等人倒是不在意一群小女孩儿搭话,还在看招亲贴,杨爱指点着板子,也对德德玛说道,“我是随养娘来的,养娘想在这里结一门亲事呢,我先来看招亲贴。”

她细巧好看的眉毛皱了起来,有些忧愁似的道,“但是,这里的婚事,规矩和外头似乎并不一样,还得慢慢看,好生揣摩,可惜最上头的帖子,我又看不清。”

这细声细气说话,认认真真操心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一旁有个风度翩翩,戴着义髻的中年人,见此也是一笑,便示意自己身后随行的老妈子将她抱起,“如此便看个仔细,好为你养娘参谋参谋,寻个如意夫郎。”

众人闻言,一发欢笑,又有人上来自荐道,“小姐可是要写招亲贴?我这里有好红娘为你参谋,你家养娘是何条件,好寻个什么样的人家,待我们一一给你道来,事成收个谢媒钱,若不成,只收润笔费——全是官媒,都是婚介所的吏目,行事公道再不欺心,您只管放心!”

那杨爱听说,还未动心,抱着邢沅的妇人已经扭脸细听起来,于是官媒便引她到一旁长桌前去,塔宾泰几个少年,也忙跟着过去,想要看看这买活军的官媒又做的是什么活儿,再开一番眼界——至少听人说话,比看拼音要方便得多。杨爱见此,便也忙请老妈子放她下来,自己跟了过去,那中年人会心一笑,也不紧不慢缀在后头,看起热闹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