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6 章(改错字)(2 / 2)

加入书签

徐韶华只安抚的拍了拍娘的手臂,低声劝说几句,这才冲着马清拱了拱手:

“大人,我们可以走了。”

马清点了点头,有些微微讶异,倒是没想到这少年在家里也似乎是当家做主了。

随后,马清抬了抬手:

“你随本官骑马同归。”

徐韶华闻言,只坦荡道:

“回大人,学生不会。”

徐韶华如今并没有什么接触骑马的经验,否则当初府试后,他遍直接孤身踏马归来了。

“不必担心,有人为你牵马。”

马清眼中藏了一丝笑意:

“君子六艺,他日入了府学也是要学的,今日本官便当提前教你这马术了。”

“那便多谢大人了。”

徐韶华的态度实在落落大方,等离开了青兰村后,马清忍不住问道:

“小郎君,你便不好奇为何本官今日亲自来此吗?”

徐韶华闻言,一面与自己□□的骏马磨合,一面道:

“马大人不是说了,与张瑞之案有关吗?”

“你啊,这是打量着糊弄本官了。”

马清如是说着,徐韶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学生只是见大人实在愁眉不展,与大人玩笑几句罢了。这世间,没有什么事儿L是过不了的,大人且先放宽心

() 才是。”

“本官倒是想放宽心,可却身负圣命,如何敢懈怠?”

“大人实在辛苦,忠君尽心,乃天下人之楷模。”

“油嘴滑舌,本官方才的问题你还不曾回答。”

徐宥齐几句话,倒是真让马清面色和缓,这会儿L他意有所指,徐韶华不由低下头,恭谨道:

“既如此……学生以为,只怕是张瑞出了事。”

徐韶华这话一出,马清勃然色变,他偏头看向徐韶华,半晌这才道:

“若不是张瑞出事之时,你尚在府试,本官都要以为你与此事有关系了。”

“若是如此,大人今日也不会亲自来接学生了。”

徐韶华微微一笑,迎上马清探究道目光,随后微微敛眸,不紧不慢道:

“张瑞举报之事,事关重大,于大人如何能不重视?可此前我青兰村遇山洪之时,于大人却仍闭府不出,只怕是那时张瑞便出了事儿L吧。”

马清的面色有一瞬间的变化,徐韶华却继续道:

“可如今距离山洪发生至今,已有半月,于大人虽然遣人来安抚村民,却只道会请朝廷的灾银,除此之外……便再无任何衙役,这次张瑞出事,只怕与县衙衙役干系重大。”

徐韶华一字一句,缓缓到来,马清听的认真,等徐韶华说完后,他竟觉得自己背后升起一层薄汗。

如斯少年,实在聪慧,实在可畏!

“啊对,你说的对。”

马清忍不住打了一个磕巴,这才继续道:

“小郎君,你知道吗?张瑞,在衙门大牢里失踪了。”

徐韶华闻言,面上并没有什么表情,只是那只握着缰绳,玉白修长的手指不由攥紧。

“现在,学生知道了。”

“你这孩子!”

马清忍不住抬高的声调,徐韶华抬起头,声音如清风拂面,温润柔和:

“大人莫急,事情既已发生,且步步破局即是。”

马清这一路经过重重暗杀,好容易乔装打扮到了瑞阳县,却没想到此案的关键证人直接玩起了失踪。

而他一个给事中,哪里是什么断案的料子,这半月时间由得于沉审理侦办,他早就已经心焦不已。

可即便是第一经手的于沉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筹莫展,若非是他拿出了当日公堂之上,徐韶华步步为营,让张一牛不得不吐口的供词,马清只怕要无颜归京见圣上。

即便如此,他也只将请徐韶华来此,死马当成活马医。

可方才少年的一番言谈,竟让他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希望。

说不得,少年当真有法子呢?

一人说话间,已经到了县衙外,于沉早早在县衙门外等候,看到一人骑马归来,连忙上前迎接。

徐韶华动作利落的下了马,冲着于沉行了一礼:

“学生徐韶华,见过于大人。”

于沉见状,连连点头: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马大人?()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咱们且先进去吧?”

随后,于沉看向马清请示着,马清将缰绳丢给侍从,点了点头:

“且速速进去吧。”

随后,马清雷厉风行的朝县衙走去,于沉也不由得心下一沉,都是他办事不利,这才让马大人因此事焦急。

一行人沉默的走了进去,在明堂落座,马清坐在主座,于沉这个县衙主人反而陪坐客位,徐韶华则坐在一人下首。

“小郎君,既然你来了,便劳你多费费心!于大人,你且先为小郎君讲一讲当日发生之事吧。”

小郎君?

于沉心里有些奇怪,不知为何,他竟然从这话中听出了一丝熟稔,难道马大人与这徐学子相识吗?

可这会儿L,徐韶华的目光淡淡掠了过来,于沉不等细思,便开口道:

“半月前,自从得知圣上派了钦差前来重查张瑞举报之事后,我便对张瑞的看守更加严格,县衙共十六位衙役,每日便固定有四人在张瑞的大牢外把守,可即使如此,张瑞也依旧不翼而飞。”

于沉说到这里,脸色实在难看极了,当初师爷之事出来之时,他便为自己看错了人而心痛不已,之后更是对下属开始了一系列紧密的调查。

可是,这一次,张瑞这么一个大活人竟然在他的大牢内不翼而飞,相当于隔空狠狠抽了于沉一个耳光。

若是张瑞找不回来,他头顶这顶乌纱帽,只怕都无颜戴着了。

马清这时也缓缓道:

“本官前来瑞阳县的一路并不太平,是以本官特意绕了远路过来,而张瑞正失踪于本官来此的前一日。”

这个认知,便是连马清都不由脸热,他堂堂钦差,千里迢迢过来,竟然连关键证人都没有见过一面,何其可笑?

简直令人汗颜!

虽然两位大人都没有明说,可是徐韶华却听出了他们的羞愤之意,是以徐韶华并未再就此深谈,而是道:

“既如此,不知大人可否让学生去大牢中看看?或许有什么发现。”

于沉点了点头:

“自无不可,张瑞失踪后,他的牢房便被封锁起来,钥匙只有我和刘吏有,徐学子且随我来吧。”

马清也跟了上去,三人很快便到了大牢,县衙的大牢设在地下,自略高于地面的小门朝下斜着走去,这台阶十分陡峭,于沉和马清相扶着这才平安踩到了平地。

徐韶华抬眼望去,这里共有三个洞口,因为未曾掌灯,每个黑漆漆的洞口都如同一张深不见底的大嘴,让每一个第一次来此的人都不由得吓得一哆嗦。

徐韶华刚一站定,感受着地下特有的凉意,他不由惬意的眯了眯眼:

“真凉快。”

于沉:“……”

马清:“……”

很快,衙役便将墙上的壁灯一一点燃,那黑暗的甬道这才多了几分光亮,徐韶华有些好奇的问衙役:

“我听说,我大周秋后问斩的犯

() 人都要用黑布袋子套着头,这里灯光这么昏暗,不会带错人吗?”

衙役听了徐韶华的问题,难得有些卡壳:

“这……小郎君,自小人在此当差还从未出过错。”

徐韶华“哦”了一声,随后这才看向于沉:

“于大人,不知张瑞牢房何在?”

于沉抬了抬手:

“徐学子这边请。”

于沉一步一数的走到了一间空置的牢房外:

“这就是曾经关押张瑞的牢房了。”

于沉这会儿L看着里面空荡荡的牢房,面上的表情都泛着苦涩:

“张瑞失踪至今已经半月了,也不知道他是否活着,若是他有个意外,只怕……”

于沉的话没有说完,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而徐韶华听了于沉这话,却肯定的点了点头:

“于大人且放心吧,张瑞定然活着。”

“什么?”

于沉懵了,徐韶华随后道:

“否则,张瑞如何翻供?圣上连钦差都特派来此,足以想见对此事的看重。

于大人以为是关键证人缺失导致的模棱两可的判决有用,还是关键证人翻供之后后的证据确凿的判决更有用?”

“可,可,张瑞提交了那么多的铁证,如何能翻供?”

于沉的胡子不由得抖了抖,而徐韶华也郑重的看向于沉:

“那么,于大人,便要好好守着那些铁证了。”

于沉闻言,深吸一口气:

“徐学子,你放心吧,本官把它藏的好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