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7 章 第九步棋(2 / 2)

加入书签

很难说,这里面是不是有几分十三皇子太毒舌的缘故。

十皇子这么说,实在有打脸的嫌疑。

连淡定的九皇子和十二皇子都替他尴尬发愁。

无他,实在是这样一来,十三的存活难度就大大上升了啊,两个咸鱼听着就觉得头疼。

十三皇子又不傻,他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并察觉到了十皇子的调侃。

但想让他低头是不可能的。

十三皇子依旧不屑地‘切’了一声:“就不叫,而且这关你什么事?还真把自己当亲哥了啊?”

态度真差。

不过十皇子不跟他生气,只是说:“你就嘴硬吧,有你后悔的时候。”

“不对啊。”一直听着但没发表过意见的八皇子突然诧异了一声。

他疑惑地看向兄弟几个,尤其是十三皇子,说:“宋国公骁勇善战,还是正值壮年,有他在,十

一怎么会杀十三呢?”

这话可以理解成,宋国公是带兵打仗的好手,而且还年轻,说不定继任的皇帝也要倚仗他,怎么会诛杀他的外甥去得罪他呢?

不过嘛,有心者也许会理解成另一个意思。

就宋国公这样的,手握重兵且圣恩正隆,除了裴诚之外,现在皇帝最器重的就是他了,年节时也多有赏赐。

所以即使勋贵之中,比他资历老的人大有人在,可如今若论富贵逼人,还得是宋国公府。

就连越国公府都要避其锋芒。

和地位等同的,宋国公的脾气可不太好,反正不是那种愚忠的人。

如果十一杀了他的外甥,很难说宋国公会做出什么来。

比如……

八皇子低声说:“十一就不怕宋国公会反吗?”

这句话他说得格外小心,保证除了他们兄弟几个之外,其他人连句话音都听不见。

十三皇子顿时脸色一变:“八哥慎言!”

明明是呵斥的话,十三皇子却也不敢高声语,毕竟皇帝耳聪目明的,谢昭之前不就被逮到过好几次了。

十三皇子可不想像御前跪着的那三位一样倒霉。

但舅舅还是要维护的。

十三皇子眼神变得认真,冷脸道:“怎么自从中秋宴会开始,人人都能跟造反两个字扯上关系了?八哥若是没其他的话可以说,完全可以不说!”

换句话说就是,你快闭嘴吧你!没人把你当哑巴。

八皇子完全不觉得着恼,十三皇子此举,在他看来就像是闹脾气的小孩子,身为哥哥的包容一个有什么关系。

他说:“这不重要,你也不用急,父皇听不见。”

他就是随口一说,又没有证据证明宋国公会造反,那只要皇帝不主动去怀疑,宋国公就是绝对安全的。

八皇子觉得,十三皇子是没领会到自己话里的重点。

年纪小的脑子真是不好用。

他干脆挑明了说:“你这个反应,看来是心里清楚,宋国公是有造反的实力的,可为什么十一就能完全不顾及宋国公的想法,直接把你给杀了呢?难道他就不会担心吗?”

疑心是皇帝的通病,谁当皇帝都一样,何况十一比起他们的爹还要更暴虐一些,会给自己留这么大的隐患?

别开玩笑了。

十一可不像是这么心慈手软的人啊。

十三皇子顺着八皇子的话一思考,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并不是什么笨的人,也许因为年纪小,经历的事也少,敏锐度没那么高。

但有些事实就摆在明面上,他就算想装看不见都不行。

能让一个疑心病重的人放弃怀疑,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需要警惕提防的人已经消失了,或者失去了让他警惕的能力。

也就是说,未来的宋国公要么失去了兵权,要么直接就是死在了十三皇子之前,才没办法庇护自己的外甥。

想到此处,十三皇子瞬间瞳孔微张。

其实,十三皇子对于自己未来会被杀这件事,一直不太在乎,他和十皇子一样,觉得这其中必有谬误。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虽然平时脾气大了点,嘴毒了点,舅舅还是风头正盛的宋国公,那目中无人的样子看上去像是有野心的。

其实他对太子之位还真的没兴趣,如果让他选的话,他更希望能像舅舅一样,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将军。

校场上的弓箭,都比长信殿(东宫)更吸引他。

所以他绝不可能会因为这个,跟谢昭起冲突,进而被杀。

后世的人一定是弄错了。

何况现在谢昭已经暴露了,有皇帝护着,他们几个皇子绝对安全,又何必纠结这些事呢。

更别指望他会怕谢昭。

可若是他的死会牵连到舅舅,那就由不得他不深思了。

眼看着十三皇子的脸色几经变换,十皇子也眼神微冷。

一向吊儿郎当的他,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严肃的表情。

他看向八皇子的眼神不善:“八哥,论挑拨离间,还是你厉害啊。”

八皇子斜睨他一眼道:“挑拨离间的那是信口雌黄,我说的可句句是实,只是在提醒十三弟罢了,算什么挑拨?”

他摇摇头,意有所指:“老十,咱们都是亲兄弟,你可不能因为和十一的情分,就只偏袒他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