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6章乡村振兴(2 / 2)

加入书签

石云涛道:“难得你这么积极要到市政府工作,就给你一个机会。”

说过这事之后,时隔不久,市政府办出现两个人事变动,一个就是赵均被正式调入市政府办,并担任秘书一科的副科长,然后成为石云涛的联络员。

赵均接受了石云涛的任务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用尽全力完成了石云涛交给的课题。

几天几夜都没有休息好,赵均因为这事真是拼了。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不拼,以后拼就没用了,因此关键就是这一拼啊。

这一拼,就拼成功了,赵均完成的课题交到石云涛手上后,石云涛看了看,觉得不错,有深度。

其实他不介意赵均能把课题写成什么样,关键是他要看一看赵均潜在的实力,只要赵均有潜在的实力,态度又足够好,那就可以用了。

现在看到赵均态度不错,又有一定的实力,石云涛决定把他调进来,当他的联络员。

赵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际遇,能调到市政府办就不错了,现在竟然又成为了石云涛的小秘书,这一步迈的很大。

石云涛的原联络员被调到其他科室当科长了,赵均作为新的联络员代替了他。

与此同时,宋云被安排为市政府办副主任,并且要到东江县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宋云硬着头皮去了。

石云涛此时比较重视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乡村振兴的事,因为乡村振兴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宋云不是想到政府办工作吗,那就让你去农村好好待一待,别整天待在市里高高在上,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

有些干部就是长期脱离了农村的群众,在思想上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根本不知道什么民间疾苦,所思所想,完全是中产小资的调调。

如果不是领导干部,你中产你小资这没任何问题,但是当了领导干部,就不能中产小资,你是领导干部啊,思想觉悟肯定不是中产小资的觉悟。.CoM

但如果平时不注意,不去深入基层去体悟基层群众的疾苦,时间一长,就有可能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了。

宋云不得不去了农村,宋云出身村城市家庭,没在农村待过,虽然她在城市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

然而现在让她去农村,她真的很不适应,石云涛在她去农村之前跟她讲,让她搞好乡村振兴工作。

只要能把乡村振兴工作搞好,那就是大功一件。

宋云到了村里,与村里干部见了面,就问村里头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她帮忙协调资金项目,发展农村。

村里干部听了,很是高兴,只要上面给钱,村里头就高兴。

然而村里干部高兴,村里群众不一定高兴啊,宋云不能只和村干部打交道,而应当与村里群众有所交往才行。

就在宋云到农村去担任第一书记之时,石云涛专门去了农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石云涛第一站就去了东江县,此时东江县委书记换成了原县长张宝立,张宝立接到市政府通知,连忙做好了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