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八章 最好的年代(1 / 2)

加入书签

刚到校的前两天主要是办理相关的手续,什么落户口这类的事情。

几个人相伴而行,办理这些事情这过程倒也顺利。

这两天还有新生在陆陆续续的赶来,他们也召开了第一次班会,楚江河第一次见到了全班的同学。

77与78级经济系只设一个专业政治经济学,很多专业都还在陆续的建设和恢复中,他们这个专业有两个班,总共70多人。

听着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楚江河暗暗心惊,京大果然卧虎藏龙。

他们班有几个还是后世如雷贯耳的大老,放在前世你连见一面都困难的那种,只能通过电视看看他们的身影。

就是在学校里,偶尔也能跟其他的大老打个照面,渐渐的弄的楚江河心里也麻木了。

总不能让楚江河舔着脸上去搭话:大老,我看你骨骼惊奇,将来必定有所成就,从今天起就让我跟你混吧。

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接受,单说这行为也太掉价了,楚江河觉得自己做不出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济系的学生年龄偏大,在职的比例也更高,还有很多是带薪来上学的,工资照拿,学照上,真是让人羡慕。

二十八岁的孙向东在班级里仅排第六,楚江河的年龄毫无疑问在班级里属于倒数的,他也因为这点而受人关注。

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楚江河自然靠边站了。

很多学生从资历上来说就不浅,有的人在原单位本身就是个不算小的领导干部,比老师都会管人。

楚江河这点资历拿出来只能让人笑掉大牙,所以班干部也没他的份儿,他也乐得清闲。

成分复杂年龄跨度大,是77与78级这两届学生最显着的特征,他们与最后的工农兵学员一起构成了京大的学生基础。

两个群体,一个是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当时普遍被认为是来自基层的精英,自我感觉优越自豪。

另外一个则通过举荐上的大学,则有些尴尬与困惑,突然转变的形式,让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有些无所适从。

不过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十年时间的荒废,国家紧缺建设人才,与此对应的是,每一个人都爆发出对学习的热情。

每一个人都像一块干巴巴的海绵,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疯狂吸收着。

此时还没有系统的教材,多是一些老师油印的一些讲义。

高数、英语这些科目自不必说,还有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一系列专业课程。

同学们上课在学习,下课在学习,吃饭在学习,任何场合都能看到在学习的学生。

每个学科的老师也认真负责,恨不得把自己所会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早上图书馆还没开门,门口就已经等了一批学生,晚自习的教室,你去的稍晚一点,可能就占不到座位。

在这个学习氛围下,你就是不想学习都难,你就算是原地踏步,都能被这股潮流裹挟着向前奔跑。

本来楚江河还想着落日、余晖、校园小路,自己无忧无虑的漫步在这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景,也只是他自己的臆想罢了。

在这种学习强度下,楚江河这两世为人,还经历过题海战术的人都感觉有些吃不消。

学习上他倒不是有压力,只是前世习惯了安逸的学校生活,此刻又紧张的如同高三的学生,令他有些不适而已。

不过妖孽始终是妖孽,同等强度之下,很快就有人脱颖而出,远远跑出一大截,令人望而兴叹。

这就是天赋上的差距,羡慕是羡慕不来的。

大学学术氛围自由也体现在校园内各个角度,这时的学生很强调个性与自由。

那个时候风气也好,楚江河经常看到有人在争,天天在争,一个宿舍也争,不分场合在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