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 山村少年(2 / 2)

加入书签

为此,朱元璋又设立了“里长”

、“粮长”

“里长”

即“里正”

,负责管理管理税赋和征派徭役。

“粮长”

负责协助地方官员给朝廷征收粮饷。

“少啰嗦,赶紧的!

去晚了,有你好受的!”

里长大人忐忑着,因为朝廷在前不久才镇压了“大藤峡起义”

,把整个桂北地区打得稀巴烂。

这才过去多久?隔壁贵州又爆发了“杨应龙之乱”

,刀兵四起啊!

“是是是,快快快,走走走!”

、“大人教训的是。

不知何处又起刀兵?”

、“哎哟,我脚崴了,疼!”

“死了没?走快点!”

里长一边敲锣大吼,一边快步冲来就是狠狠一脚,正好把脚崴了的周军踢个踉跄,摔倒在路边的泥泞里,浑身烂泥。

他嘴里骂骂咧咧:“全家都死绝了?怎么就只剩你这菜货?”

“咳咳。

呜呜,大人饶命啊!

我家就只剩下小人一个‘续香火’的了。

若是小人死了,家里的老母咋办?还有一个三岁妹妹得要人养呢!

呜呜。”

周军被愤怒的里长踢翻在道旁水沟里,冻得瑟瑟发抖。

“是呀是呀,周家太可怜了。

那年打仗死了爹,后来打仗死了叔,如今轮到他,怕是要绝后了……”

一些同样是“军户”

的男丁们,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路过身旁的人无不对周家的遭遇表示同情。

“哼,别以为装死就能逃过兵役?做梦吧!”

里长吼:“就算你死了,还得你家邻居顶替,起来!”

“看什么看?没见过‘刁民’偷奸耍滑么?”

里长吼道,毕竟完不成征兵任务,他自己就得亲自上战场顶替名额,因为“军户制”

就是这样规定,况且“杨氏家族”

乃“土司”

,盘踞贵州近八百年,兵强马壮呢。

此刻的大明朝廷正在朝鲜与“倭寇”

死磕呢,哪有多余的军队能派来镇压“杨应龙叛乱”

?因此,西南各地卫所驻军就成了此次“剿匪”

的先遣队。

朝廷只有先拿这些“军户”

去耗着對手,才能争取时间。

一旦明朝能在朝鲜战场获胜,必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掉过头来镇压“杨应龙叛乱”

,因为这帮反贼居然敢聚众十几万人到处打劫,全然不把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让朝廷“改土归流”

破产,必须严惩!

“你你你还有你,赶紧去把这小子从臭水坑里拖出来,拉去堡里交给长官们处理,否则有你们好看的,哼!”

里长吼完后,便一马当先向附近其它村落赶去,毕竟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得抓紧时间。

“喂喂喂,周军你没事吧?搭把手!”

围观众人里有几个玩伴见状后赶紧施以援手,将他拽上来。

“哎哟,痛死我了,这个挨千刀的,该死!”

周军捂着胸口的烂泥脚印,憋得满脸通红地埋怨着。

“喂喂喂,你小子可别乱嚷嚷,小心活不久!”

众人将周军拽上来后,赶紧甩掉手上的烂泥警告。

“活不久?大不了就死呗?”

周军怒:“被贼寇殺死也是死,被當官的弄死也是死,反正都是死!”

“喂喂喂,那可不一样。

剿匪而死算有功,畏罪而死乃有过,怎么能比?”

众人七嘴八舌讪讪道。

“好了好了,知道了。

我周军是不会连累你们的。”

众人这时终于再次启程,争取晌午赶到堡里。

“堡里”

作为一个兼顾“集市”

与“军屯”

作用于一体的场地,此时已经集合了数以百计来自十里八村的青壮年甚至中老年人,因为明朝官府规定,年纪在16岁至60岁之间的“军户”

男丁须无条件应招入伍。

在古代封建社会,有些朝代规定男孩年满12周岁是为“小童汉”

,就要承担下田种地干体力活儿,待年满16周岁者则为“大童汉”

,需要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很不幸的是,周军今年虚岁才十五而已。

这个年龄的少年,虽然血气方刚,可是一旦上了战场,可未必受得了那种金戈铁马和血染疆场。

毕竟,他们平时都是“种田郎”

甚至“无业流氓”

,活着的意义就是先填饱肚子,然后找个妻子,最后生个孩子,完成传宗接代,继续给朝廷、地方官僚和土豪劣绅们当牛做马。

若能活命,谁愿意死?

…………………………………………………………

《天地任我行之二》已经完结,各位读者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多多留言,也好方便我在续写《天地任我行之三》时尽量改进,争取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毕竟我只是个业余写作爱好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