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51 章 · 第五十八章(2 / 2)

加入书签

长公主缓缓地眨眨眼睛。

她这人平生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她现在硬着头皮说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地多水路,焉知没有水贼呢?你也不要太掉以轻心。”

这位就只有唯唯,好在长公主又问了些别的事,这茬就算过去了。

等到退下时,通判还在问身边的副手:“咱们这里多水,那淮南怎么算?”

长公主回到书房就抓了头发,说:“背混了!背混了!”

说完又极其生气地踹了一下凳子。

佩兰默不作声地在旁边观察她,说:“殿下眼皮下,有些乌青。”

“这我都没背下来!”

“殿下每日寅正就要起身,又要看京城送来的折子,又要看各地的军报,又要巡营,又要宣见官员,又要背这些老黄历,常常到了子时才能睡下,这怎么得了呢?”

殿下茫然地看着她。

佩兰想想,说道:“殿下这两日脾气越发大了,又不睡觉,又长脾气,像一个人。”

“谁?”

“曲端!”

殿下立刻就把准备看的折子扔到一边去了,麻利地滚到床上开始睡觉。

佩兰给她盖上了小被子。

“殿下这样用心,”她说,“放心吧,大宋的万民岂能不感念呢?”

船行在水上,飘飘忽忽的。

下一站是宿迁,比彭城和应天府看着似乎还省心。

这里什么都好。

宿迁的县令是进士出身,四十多岁,素有令名,他曾经因为上书反对花石纲被童贯贬过官,现在治理宿迁,二月份时已经将淤泥清了一遍,三月份农人忙着耕作,他又组织起读书人,下乡给村头的孩童开个扫盲班,讲讲课。穷人家的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开始干活,可要是有地方能认几个字,家长也忙不迭地给孩子送过去。

读书人就要宣讲一些道理,中心思想自然是大宋太好了,咱们一定要忠君。孩子听完回家对父母说,父母也夸他们学得好。

尤其好的是这地方的赋税徭役三年里都减半,这事是每个村子都要宣讲一遍的,防止任何小吏贪污百姓的粮食。

这样一来,养不活的孩子就都养得活了,家里的妇人可以留几尺布让自己穿上遮盖住身体的衣服,老年人一年到头也能吃上一点肉了。

十里八乡的农户家里要是有人生病了,是可以去乡绅处借钱的,县令又每年登门,请乡绅只收本金,不收利息,有地主就将手中的欠条付之一炬,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因此赵鹿鸣坐在船上看到的,就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田间有人耕种,可农人并不面黄肌瘦,相反脸上也是红润有光的。

“看起来像桃花源。”她说,“可楚州之乱时,这里不是死过很多人吗?”

第652章·第五十九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