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2 章 · 第四十九章(2 / 2)
李俨听得有点迷迷糊糊的,说:“避什么呢?”
“我们女子想的就多些,”十七娘说,“就算你貌比潘安,我也要心里想一想,你心中有没有人?你品行如何?我有父母之命,难道你就没有?”
李俨说:“原来如此,殿下需要一位媒人。”
十七娘拿起床上的藤枕,照着他的脑袋就砸了一下。
“我不过小户人家的女儿,也有这许多思量,殿下身份贵重,所思所虑就更多些,她能送李大郎这些东西,比萧高六高出一筹!”
“夫人!夫人呀!你说的这些,我是听不懂的,可尽忠是殿下身边的人——”
“他是个阉人!他懂什么!”
一起回京的还有香象奴。
他也在外面立下了功劳,功劳苦劳都有,那雁门关外不是只有三族羌人,还有许多契丹人,香象奴就要去寻找契丹人里的族老安抚,尤其这些契丹人不少是耶律余睹那时候带过去的,与香象奴都是熟人,现在惊魂未定,不知道宋人来了是怎么个章程,这就都需要他出面。甚至有些契丹人是不必留在雁门关的,人家的兄弟子侄跟着萧高六已经南下了,那他们也可以去汴京投奔自己亲人。
除了这个,顺带李彦仙那边遭到西夏人的抗议时,还要给香象奴拽过去几回,香象奴聪明伶俐好口才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契丹人和西夏人不对付,见面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骂,尤其在西夏人骂西军背信弃义跑来抢东西时,香象奴可以蛮不讲理地反问一句:“我们的公主何在?”
这太不讲道理了,当年大辽繁荣昌盛时,公主自然是西夏的王后,生的儿子也自然是西夏的太子,可是金人来了,王后和太子立刻都死了,但这,使者有口难言,这也不是大夏自己想的呀!
总之这些胡搅蛮缠都算是他的苦劳,虽然上不得台面,可李彦仙都写进信里了。
还有些别的苦劳是李彦仙也不知道的,比如说香象奴跟李世辅一起回来,路上就很仔细地套话,问问李世辅和长公主之间的相处方式。
香象奴回到艮岳时,就先同萧高六汇报了一些族中要紧的事。
汇报过后,香象奴问:“郎君哪,我去了这些日子,殿下待你如何?”
萧高六说:“殿下待我自然是有情的。”
具体怎么个有情,萧高六就掰手指一件件说,比如说殿下去听戏,找他一起去;比如说殿下要吃饭,带他一起吃;又比如说殿下出城骑马,他伸手扶殿下一把。
说得郎情妾意的,香象奴在那听了半天。
萧高六说:“我说了这么半天,你怎么不吱声呢?”
香象奴说:“郎君,殿下看重郎君,很好,但咱们还得谋个功劳。”
“还不足?”
“不够,还是不够,”香象奴说,“郎君哪,我们这些打仗的各有封赏,你想想,还谁没有赏?”
萧高六到底是大辽的贵族,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我去写劝进表。”
第643章·第五十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