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5章 抽刀断水水更流!(2 / 2)

加入书签

弓弦都断了,自然什么也射不出。

他又看到,一根手指掉落下去。

他满脸迷惑。

掉了什么?

手指?

为何是手指?哪来手指?

他的额头,突现一道细若牛毛的血线。

然后···

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为他裂开了。

杜预,才气化刀,抽刀断水水更流!

水,无法斩断。

愁,无法斩断。

情丝,无法斩断。

但人呢?

刺客呢?

刺客,被十丈长的才气大刀斩断了!

死的,不只是那老头。

连胖商贾、暗中舞女,统统一刀两断一了百了。

在黑暗中,所有人注意力都在光芒万丈、高高明处的杜预身上。他们的死,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惊恐。

反正不少人听到杜预诗词,被才气震动,当场昏厥,根本不算新鲜。

唯有张仪。

在杜预吟诵“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瞬间,张仪浑身寒毛根根倒竖!

他骤然恐惧到极致。

因张仪本人貌不惊人,却学富五车。

他的老师是纵横术圣人鬼谷子,张仪学习十年,尽得鬼谷子真传。

张仪本人也被封为秦相国、武英殿侍读学士!

如今,以堂堂侍读学士之尊,却被区区秀才杜预的一句诗,逼到这等狼狈田地?

张仪恶狠狠吟诵:“所在国重,所去国轻!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此乃纵横术的根本。

纵横术,讲究的是纵横捭阖。

张仪相秦,则秦国国力蒸蒸日上,不断侵攻关东诸国。

随着他这首诗吟诵,只听得轰然巨响。

杜预“抽刀断水水更流”,与张仪的“所在国重,所去国轻”,两句诗词狠狠撞在一起。

整个包房,爆了。

包房里所有家具、器皿,统统化为飞灰。

张仪大袖一挥,总算是将杜预诗词化作的刀气,化于无形之中。

但他也踉跄后退半步。

这,就是杜预的力量。

堂堂侍读学士,官居一品,身为秦相,比翰林更强数倍,却也要在杜预这势不可挡的诗词才气之下,后退半步。

只是这一点,传出去便足以轰动天下。

张仪惊疑不定,面色阴沉,盯着杜预。

他的随从,一个个狼狈不堪,东倒西歪。

杜预又吟诵道:“举杯消愁愁更愁。”

数州,百姓,轰动。

无数人感同身受,痛哭流涕。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绝了!”

“杜案首,我服了。”

“这诗,太美了。呜呜呜···”

张仪面色漆黑,闭上眼睛。

他知道,今晚的刺杀行动,彻底失败。

不是能否杀死杜预的问题,而是他大秦在大唐的暗中潜伏势力,要被一网打尽。

他已经够高看杜预,但依旧低估了杜预诗词威力。

“果然是诗成镇国之人。”

“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杀死的。”

“退!”

张仪大袖一挥。

暗中潜伏的众人,潮水般退去。

至于刺客?

还没有被杀的刺客,惊恐焦急,正在搞不清情况。

“焦老二他们,为何还不动手?”

“可恶啊,难道被发现了?”

“上头有令。”

“扯呼!”

可惜,杜预诗词化为才气,酒入愁肠,感染了所有人。

连刺客都无法逃/脱诗词才气力量,悲上心头,捂脸痛哭起来。

谁没有伤心事?

刺客就没有吗?

刺客伤心事,只会比别人多啊。

他们平时铁石心肠,只是麻/痹自己。

可如今···

杜预这首诗,连他们也逃不掉,一起抱头痛哭。

老大怒了:“哭什么哭?娘们似的,赶快撤吧。”

“去哪里啊?”

背后,一个笑吟吟的声音。

小蛮。

十二菩萨蛮,各自盯上陷入emo,悲痛不能自拔的刺客余孽。

在周围黑暗和哭声掩护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一个不落,一网打尽。

事后,哪怕对方全力调查,都无法知道到底谁动手,杀了这些刺客?

龟兹坊,甚至不会引起怀疑。

杜预悠然收尾:“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这句,颇有心灰意冷,出世之意。

这首诗,原本是李太白的不朽名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诗名用在此地肯定不适合,被杜预改名为【恨别】。

【恨别】,突出了杜预饱受打击、为情所困的愁肠,更突出了杜预情场失意的凄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