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章 北上(下)(2 / 2)

加入书签

孙先不自觉瞪大了眼睛。

“那要是碰上了,岂不是白白丢了性命?”

他们这些老弱病残,都是官军整饬时被军中淘汰的。要不是军纪森严,更有家人10亩的授田,他们才不会去千里迢迢的河西垦殖。

“盗匪?乱军?三哥,你就别说笑了!”

刘兴指了指官道上龙精虎猛、往来驰骋的宋军骑兵们,眼神里都是羡慕。

“看到了没有,鞑靼骑兵都被他们赶跑了,谁还敢作乱?五万精兵去了河西,都是火炮手榴弹,一路上都有边军护送,你还担心什么?”

他晃了晃手中的红缨枪,笑道:

“再说了,要是一般的匪盗,咱们也够了。”

众军都是哈哈笑了起来。确实如此,他们都有家人随行,遇到外敌,当然要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了。

“赶紧走吧!错过了日头,可就要耽搁行程了!”

何太平催促着众人,和刘兴一起,加入了滚滚北上的人潮。

沔州城驿站,路边的凉棚下,新任武威郡守史嵩之仔细查看花名册,向一旁的官员耳提面命。

“登记完下一波,快马加鞭,速速将详情送于西河州驿站,让他们做好接应准备!”

专人负责,分段监察,这是他在成都时向皇帝提出的移民诸项,经皇帝和四川制置使崔与之、利州西路安抚使郭正孙、河西制置使范钟等商议后,查漏补缺,具体移民事宜也由他一手操办。

“是,相公,马上去办!”

官员赶紧答应,下去安排。

这位上官精明强干,精力充沛,浑身使不完的劲,着实让人佩服。

史嵩之喘口气,端起桌上的茶碗,一仰脖子,“咕噜咕噜”喝下去半碗。

“相公,这样的粗茶,你也能饮得下去?”

一旁的侍卫马世荣,满脸赔笑说道。

四名史家,满门士大夫,锦衣玉食,奴仆成群。跑到西北来受这罪,而且没有半点嫌弃,让他肃然起敬。

“但为国事,甘之如饴。民生多艰,能有粗茶淡饭,已经是不错了!”

史嵩之放下茶碗,悠悠一句。

皇帝亲自调他前往河西,他怎么敢拒绝?怎么能拒绝?

史家要重振旗鼓,他要贵为上卿,这是他的机会,也是他史家的机会,决不能错过!

“史相公,你女儿就在利州戎司边军供职,你们父女俩,有没有见上一面?”

身为沔州城的守军将领,金陵讲武堂女学员的究竟,马世荣自然了解的清清楚楚。

一提到女儿,史嵩之的脸,不由自主黑了下来。

“前几天就见过,她做得不错,已经是利州戎司的总医官,也算是为君分忧。”

快20岁了,不回临安城,在这些凶险苦寒之地救什么死扶什么伤。再不收心,什么时候是个头?什么时候才能嫁出去?

女儿爱慕皇帝,这事他有“秘闻”。不过,这显然是女儿一厢情愿,皇帝似乎没有这份心思。

看来,得想想办法,把固执的女儿调回临安城,和魏了翁的女儿魏思思一样,相夫教子。

史嵩之脸色阴沉,马世荣察言观色,赶紧岔开话题。

“史相公,四川向临洮路和河西路移民,这是北上。听说还有许多大宋百姓随水师战船南下,听说也是移民。有这回事吗?”

“不错!大宋水师战船巡游于外海之上,扬威于国门之外,此为盛世之象。就像现在,湖广的粮食运往四川,四川的粮食运往汉中,汉中的粮食运往临洮路和河西路。而湖广的粮食,就由南洋各地一船一船运入。”

史嵩之脸色好转,双眼放光。

民以食为天。移民到了临洮路和河西路,有没有吃的,那才是第一等的大事。皇帝解决了最关键之事,剩下的就要简单许多。

皇帝雄才大略,知道以海外反哺大宋,眼界之深远,所图之大,让他叹服。

“相公,下一波移民到了!”

随着下一波的移民过来,史嵩之惊喜地站了起来。

“江万里,你到了!快,给移民安排饭食!”

“相公,绵州这一波移民不错,青壮年居多,而且里面不少光棍汉……”

江万里轻声细语,眼神中有故事。

“那怎么说,也要留在凉州,不留在咱们武威郡了。”

史嵩之低声一句,两个老小狐狸目光一对,都是哈哈笑了起来。

“子远,移民为国家工程,陛下殷殷期望。河西百废俱兴,以屯垦开荒为第一要务。我在想,除了鼓励百姓军士垦荒,我们这些官员,是不是也能尽一份绵薄之力。比如每人两到三亩自耕田,百姓垦荒,可不可以设立犒赏……”M..coM

两位大员兴致勃勃,侃侃而谈,一旁的马世荣也是心动。

皇帝大手笔,南下北上开拓,大宋将来的样子,让他也是充满了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