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私兵?(2 / 2)

加入书签

无论如何,也得保下来这些大夏的后裔。

而这个时候,也千万不能寒了年轻人的报国之心。

“殿下,老臣午后就去办理此事。”

宁子宁老脸暗暗一红,赶紧应允。

长时间高高在上,他恐怕的是人心不稳,一旦披甲执戈,恐怕会引起骚动。

“宁相公,如果再征一万新兵,兵器铠甲能供应上吗?”

新兵们龙精虎猛,这也给了他莫名的信心。

“殿下,若是再增加一万新兵,先不说战力如何,就是这粮草的供应,恐怕都有问题。按照三万战兵,加上义军五千,粮草能坚持到五月底。天热之前,鞑靼大军应该退兵。若是再增加一万战兵,恐怕最多只能坚持到四月初了。”

宁子宁的轻声细语,惹来李德任的一声冷笑。

“宁相公,你以为打仗不死人吗?这三万战兵,到时候能留下一半,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何况,成吉思汗倾国而来,那会那么容易退兵?”

李德任的话语,让宁子宁茅塞顿开,他赶紧回道:

“殿下,那我这就传下军令,让15岁到50岁的百姓都来从军,一万人,应该不是问题。”

守城死一半人,岂不是说,灵州城能守住?

李德任点点头,想说些什么,终于没有开口。

蒙古大军兵临城下,值此紧急关头,能守住灵州城已是万幸。至于百姓能不能吃饱穿暖,会不会冻死饿死病死,他已经无暇顾及了。

“曹兄弟,这是什么?”

来到军器监,看着空地上一辆辆齐腰高的两轮车,李德任好奇地问道。

“殿下,这是炮车,城墙上守城时用。到时候火炮放在上面,可以调整角度,也可遮挡风雪,能有效杀伤攻城的蒙古大军!”

曹友万耐心向李德任解释。

带过来的两百多辆战车,适用于野战,在城墙上作战,有些高度不合适,他只有重新制作或重新改动。好在灵州是西夏的西京,辎重车辆器材多,木匠也不在少数,才不让他分心。

“300步!那和神臂弓一样了!”

李德任轻轻点了点头,心头更是振奋。

都说宋军守城无人能敌,果然有些本事。这200多辆炮车,相当于多了200多架神臂弓,守城的火力大大增加。

“曹兄弟,要是灵州城能守住,我必请你喝醉个三天三夜。”

想起城中的二十万百姓,李德任忧心之余,不自觉吐露心声。

灵州城要是破了,中兴府没有了南部屏障,只能是坐以待毙了。

“殿下,万众一心,就不怕灵州城被攻破。即便是城墙被破了,还有巷战,就怕鞑靼大军经不起那么多的死伤。他们想要踏平灵州城,得从我八千兄弟的尸体上踩过。”

曹友万的话,让李德任和宁子宁热血沸腾,重重点了点头。

要破灵州城,蒙古大军得拿鲜血和尸体来换。宋军如此信心十足,他们这些西夏将领,更没有理由退缩。

“曹兄弟,这几日黄河就要冰冻,鞑靼大军就会渡过黄河,对灵州城实行合围。大战在即,还请曹兄弟协力守城。在下多谢了!”

李德任神色肃穆,躬身一礼。

西夏人的生死命运,要宋人流血牺牲,值得他肃然起敬。

“殿下放心。在下还是那句话,鞑靼大军想要破城,得从在下的尸体上踩过去。”

曹友万抱拳还了一礼,同样是面色凝重。

皇帝交待的军令,他怎敢玩忽职守,不认真对待!

“曹义士,果然是好男儿!”

宁子宁油然地一句。

“殿下,这些义军不是一般人,他们到底是何方神圣?连老臣都不能告诉吗?”

李德任二人出来,宁子宁忍不住悄悄问道。

“宁相公,我说他们是金国的援兵,你信吗?”

李德任微微一笑,说了出来。

“宁相公,赶紧把铠甲发下去吧。我去州衙看一下,看一下兵器。大战在即,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金兵?鬼才信!”

看着李德任离开,宁子宁怔了怔,悻悻一句。

金国自顾不暇,战和之间摇摆不定,哪里还有心思和能力顾及西夏?

难道说,这是废太子偷练的私兵,国破家亡之际,不得已才拿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