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学习摹写拓片(1 / 2)

加入书签

“想学好古文字,一定要打下多方面的基础。”

“首先是学古代汉语,熟练掌握繁体字,多读整部的古书原典。也要熟悉《说文解字》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结合出土文献材料辩证地看待。除了我发给你们的参考书《文字学概要》和黄德宽《古文字学》外,你们还可以去买《商周古文字读本》,里面有比较经典的古文字材料和注解。”

“古文字是很典型的交叉学科,历史、考古等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的越多越好。”

导师葛荣静专业课上所讲内容,范慈恩听得很认真。

来学校的这几个月,她已经非常适应了。

几天前,学校开了研究生双选会,对于像她这种提早联系好导师的学生而言,双选会就是走个形式,根本没有什么压力。

按照学分高低选了选修课,正常上课就好了。

“上次留的作业你们都发给我了吗?”

古文字最好的实践就是拓片摹写,摹写也是最能发现问题的手段,葛荣静很喜欢给学生布置这项作业。

骨文是用契刀刻成,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硬有软,因此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范慈恩之前是学工笔画的,画画的手都很稳,而甲骨文笔画只有直画和弯画两种,没有特殊方法,对于她而言,摹写并不算难事。

“慈恩,你在摹写的时候用的是‘卧笔’的笔法,这种笔法确实能使某些笔画显得凌厉,但因为笔是卧的,当笔向坐下抹的时候,整个笔肚都跟纸面接触,留下的磨痕就比较粗。当改向右下行时,只有笔尖与纸面接触,所以笔画才能变细。以后摹写时可以多注意一下细节。”

葛荣静又调出甲骨文拓片和范慈恩交的摹本作比较,评讲道:“这个几片叶子下垂,而穗子直挺的甲骨文‘来’,是麦的象形字,在记录夏朝农事的《夏校正》中出现农作物‘来’,当文字‘来’作其他意义后,加上一个‘止’,新造一个‘麦’字,代表麦子。”

“我发现你们都只摹兆序(商人占卜时,每灼龟或骨一次,便会在龟腹甲和骨的正面的兆纹上方记下占卜的次数),卜兆的凶吉信息也要摹出来才行。”

“楚煜,你的字形摹得不够准确,毛笔字还得再多练练。‘伐’字这里没有横画,是龟甲裂纹产生的。”葛荣静吐槽道:“这个字是戈从人的头上砍下去,而不是戈砍断了,被砍头的人还带着半截戈跑。”

“老师,拓片不是很清晰,我才看错了的。”楚煜为自己辩解道,摹写甲骨文听起来简单,其实不然,要从一大堆线条中辨认出哪些是笔画,对他而言是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葛荣静扫了他一眼:“我给你们挑的工具都是好工具,你们摹得也都是上品甲骨,写不好就是你们的问题。”

好吧……

楚煜感觉自己膝盖中了一箭。

没想到提前学习摹写拓片,一点儿用也没有。

下课后,楚煜刻意留下等范慈恩,他向来说话直接,毫不婉转地问道:“你摹写时用的什么毛笔?”

有人觉得写甲骨文要有契刀的凌厉,应该选用狼毫笔,也有人根据古人说的‘唯笔软奇怪生焉’主张用纯羊毫。

范慈恩觉得毛笔本身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平时使用什么笔,掌握了这种笔性,使用起来方可得心应手。

但若是这样说出来,未免让人觉得她在敷衍。

“我用兼毫或者加健的羊毫比较多。”

“兼毫吗?”楚煜低声喃喃,兼毫是用狼毫(黄鼠狼毛)或者紫毫(紫色兔毛)与羊毫合制成的毛笔,这种毛笔中和了狼毫的硬和羊毫的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