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3 章 统筹安排(2 / 2)

加入书签

“是!”两名侍卫齐齐抱拳。

“再把这份告示交给张成,让他张贴到清河县各处,这一千士兵名义上要听从张成的调遣,只要他不做任何对本王不利的事情,就都听他的安排。”

“是!”

“去吧。”

……

又过了一会儿,宜王府的五位被宣召的五位幕僚陆续到了,与吴蔚共同去过清河县的那位侍卫也带着五份“吴蔚语录”回来了。

宜王将五份语录分发给场中五位幕僚,说道:“好好看看上面写的,好好学学!清河县知县已经归顺本王。张康,本王记得你的祖籍是清源县?”

一名幕僚出列,答道:“回殿下,微臣的祖籍正是清源县。”

“萧盛带着大军跑到清源县去了,你想想办法潜回到清源县去,与清源县的知县见一面,探探底。”

张康面露难色,迟疑道:“殿下……清源县父老都知道微臣在殿下帐中任职,怕是微臣刚一露面,就被萧盛抓起来斩了。”

宜王冷哼一声,说道:“动动你的脑子,是假意叛逃,还是辞官回乡,任何借

口随便你想,本王恕你无罪!大军不日便到,若是清源县知县识相,便与本王里应外合,若是不识相的……你明哲保身即可。”()

“是!”张康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

?想看请君莫笑写的《女仵作》第 323 章 统筹安排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宜王又对剩下的四人说道:“除了清源县和清河县,毗邻六县还剩四县,本王予你们每人千员兵马,火速出发去劝降这四县的知县,成功后不必回来,即刻派人飞马来报,这千人兵马就地驻扎在县内,听本王号令。若有不从者,就地斩杀,不必询问。待县内局势安稳后,将征兵告示贴在县内各处,有意从军者,每集合百人便派兵将应征者送至泰州,明白了吗?”

“是!”

“散了吧。”

“是。”

宜王并不担心这五人的忠诚,因为他们的双亲妻儿都安居在泰州城内。

五人走后,宜王又叫来了十几名幕僚,书房门口还安排了最忠心的四名侍卫共同把守。

宜王此次召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商讨“御驾亲征”的事宜。

经过了两天的思考,宜王终于下定决心,要亲征清源县,叫这些幕僚来不是为了询问他们是否可行,而是预估本次战役的胜率,开销,商讨兵马配置,推举随行的将军,先锋官,以及在他出征后,泰州城该由谁来监理,等等事宜。

众人在宜王的书房内商讨了将近两个时辰,起初众人都不同意宜王御驾亲征,认为为时过早了,但这一次宜王的态度非常坚决,并表示:泰州的将士们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军心,若是连一个小小的清源县,都能将泰州将士们拖入泥潭,他们干脆也别反了,集体抹脖子自尽好了。

众人见劝谏不动,这才开始集中力量,纷纷献言献策。

其他的事情很快就打成了共识,只是这泰州城监理的人选,幕僚们再一次发生了分歧。

有一部分幕僚认为,应当令宜王嫡次子行事监理之权,并派四到六位资历深,能力强的幕僚从旁协助。

另一部分幕僚则认为,应当令宜王庶长子行驶监理之权。

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今世子生死未卜,那么嫡次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世子,甚至是太子,应该早早把此事确定好,尽早历练,稳固传承。

但另外一部分幕僚则认为,宜王的嫡次子年纪太小,不过才十岁,即便有幕僚从旁协助,公子这么小的年纪也难以支撑泰州复杂的军政事物,况且泰州是他们手上唯一的州府,不容有失。

所以这部分人认为,应当由年纪更长,且能力更强的宜王庶长子来行使泰州的监理之权,宜王的庶长子是宜王还是皇子的时候,府中的丫鬟爬床所生,因其生母居心不良,诞下庶长子后便被太后下了命令,去母留子了。

庶长子的出身虽然不佳,但是宜王并没有过度苛责这个长子,大婚后还将这孩子过在了自己的侧妃的膝下抚养,那侧妃也是将之视若己出,无论是文化武功,还是礼仪孝道,都请了最好的师傅来教,虽然宜王府旧人都知道这位公子的出身,但从礼法上来讲,这位庶长子也算不上什么污点。!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