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7(2 / 2)
“对,我就是小……罗君阳。”罗老爷子都不知道回答啥好。几十年都没人叫外号了,现在听着很有些尴尬。
“你怎么会在这里……哦,对,上午广聚还说你们要回来看看,其他人呢……这些年都过得还好吧?”几十年没见,老牛头见到熟人也有些兴奋。
“他们还在镇上,等下就过来……”
很快村里的几个老人闻讯赶来,刘广聚直接把人迎进家里。
刘军浩也跟过去,不过这种场合和小陈完全插不上嘴,只有当听众的份儿。
等那些知青全部到来的时候,刘家沟再次热闹起来。
一晃四十年过去,当年是热血青年,再回首却满头白发。有几个老人刚下车眼睛就开始湿润,显然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感慨。
“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这些老人渐渐开始合唱起来,就连来刘家沟养老的那些老人们也不例外。这首歌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特有的声音,承载者梦想和希望……刘军浩赶忙举起相机留下这动人的一幕。
第四百二十七章 老师写评语
刘五爷的记性很好,几乎每个从车上下来的老人他都能准确叫出名字,当然全是外号。令刘军浩很纳闷的是竟然有位老人外号叫“拖拉机”,他悄悄拉住二麻子问这名字的来历,才知道感情看似平常的名字也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那时候有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口号叫“奋战三五年,1980年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乡里给刘家沟所在的大队配备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这老爷子当年就是拖拉机手。
网?阯?f?a?b?u?Y?e???f???????n????〇?Ⅱ?????????ò??
当时开的“东方红”很神气,拖拉机手是个很吃香的岗位。每到春耕秋收的时节,拖拉机根本忙活不过来,每个队都请,而且还要排号。拖拉机手到哪个队都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绝对地牛X。
知青们看见他羡慕得不得了,就给起个外号叫拖拉机。
这些老人有三四十年没有见,要谈论的话很多。刘军浩此刻完全插不上嘴,只有倒茶的份儿。二十多个人喝茶,开水根本烧不及。无奈,二麻子只好把自家的柴炉提过来应对。这种柴炉刚刚在大青山流行开,模样和煤炉很相似,但是中间烧玉米芯子。一次可以烧半桶水,既经济又省事,因此买的人家很多。
刘军浩忙前忙后差不多等天黑才抽身,本来刘广聚还想让他晚上陪客人,结果给推辞掉了。
家里就媳妇一个人,估计忙不过来,他有些担心。
刚要走却给刘广聚拉住吩咐道,“小浩,你让张老师去学校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说下,咱们刘家沟明天晚上要放电影,欢迎他们到时间观看。”
“放电影,放啥电影,这不年不节的?”刘军浩疑惑的问道。
“当然是庆祝会了,这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