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2(1 / 2)

加入书签

央求我过来问问,说是想掏钱买呢。”

“就是,小浩,你这院子现在可算出名了。那天我上班的时候单位的人也在谈论这事儿呢,我当时就介绍说这是我亲戚家的,结果他们都说暑假要过来看看。”

院子里虽然没有风,可是葡萄树叶子厚密,众人边吃西瓜边聊,倒也不觉得热。

“对了,你家这杨树叶子是怎么了?”赵卫东媳妇吃了块瓜,无意间抬头一看,发现那杨树叶子似乎是刚刚长出不久的,似乎很鲜嫩。

“还不是瞎碰闹腾的。”张倩快言快语的将事情叙述了一遍,再次惹来他们一阵感叹。对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来说,太有点不可思议了点,区区几只小瞎碰有这么大的危害。

“这有什么。”赵教授倒觉得他们大惊小怪,“早些年农村闹蝗灾,大片大片的蝗虫遮天蔽日,它们飞过一趟,几百亩的庄稼地都看不到绿色。”

“这个我也听人说过,我们村以前就闹过蝗灾,还有大雁灾……”刘军浩点头附和。

“大雁也成灾?”众人再次发出疑惑的声调。

“什么多了都成灾,以前人们没有枪,因此捉大雁很难。那个时候雁群一过有几千只,它们一落一大片,专门吃麦苗。过去一趟,那麦苗连根都找不到,大雁落到谁家地里简直让你哭都哭不出来。”这事儿刘军浩听老刘头讲过几次。说他小时候一到春上村上就安排守夜的,专门是为了大雁。这东西一般晚上迁徙,因此让人防不胜防,只有安排人在地里守夜。一听到大雁叫就敲锣,这个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提着火把朝田里边冲。大雁看到下边有人,自然会被惊走。

“真稀奇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大雁也能成灾,一直以为是保护动物呢。你不是胡编乱造吧?”张倩听老公讲完跟着感叹了一句。那啥,这有点颠覆她的思想。

“小浩讲的是实话,我以前也听你姥爷姥姥讲过。他们说春上遭大雁灾后,人们只好到地里边捡大雁粪吃。”

“大雁粪……妈,你别说了,都还在吃瓜呢。”张倩一听差点没把嘴里的西瓜吐出来。

关于吃大雁粪这事儿刘军浩也听过,不过看老婆的表情,他没接口下去。

“所以说现在的日子好呀,你看看你们,衣服稍微挂个口子都不想穿,直接买新的。我们小时候哪有新衣裳穿,都是穿大人改的,记得有年过年你姥姥给我买了套新衣服没给你小姨买,结果你小姨从大年三十一直哭到初一……”提起往事,张妈这会儿开始忆苦思甜起来。

“就是”王老师很赞同的点点头,“我家也是一样,我在家里是老小,每次都穿大姐的衣裳。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那个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快点参加工作挣钱,等挣钱了想穿什么衣服买什么。”

几位老人在一起讲古,他们小辈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了,毕竟那个年代离的太远,他们根本没有印象,自然没有办法体会到老人们的心境。

“刘叔叔,刘叔叔,赶紧跟我走。”正说着,小彤彤冲进院子。这小丫头刚出门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热了一头汗,小脸上也弄了不少泥巴。

“拉你刘叔叔去干什么,看这身上弄得,你不是去捡知了壳去了吗,怎么粘这么多泥,手上也是?”赵卫红一看自家的小公主成这副模样,顿时拉过来训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