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1 / 2)

加入书签

“吱呀——”宫门开启的声音让整条街霎时安静下来。

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却仍忍不住伸长脖颈。

“皇上出来了!”

赵庚旭身着十二章纹衮服,朝阳恰好跃上飞檐, 将他周身镀上一层金边。在晨光中流转生辉, 十二旒白玉珠在他额前轻晃。

赵庚旭虽才十五, 眉宇间却已有了君临天下的气度。

赵庚旭望着眼前绵延至宫门外的百姓, 心中暗叹。从今往后,怕是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溜出去游玩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 如今已是禁军统领的李锐,望着九殿下如今威仪天成的模样,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他想起小时候一起爬树掏鸟窝的往事, 对比现在,忍不住朗声笑道:“陛下今日这般气度,让臣等都不敢直视了!”

这个李锐, 还是这么没大没小。

赵庚旭转头看向李锐,透过晃动的玉珠递去一个无奈的眼神:“待会儿赏你两个炊饼,堵堵你的嘴。”

这话引得近处的几个官员忍俊不禁。李锐嘿嘿一笑,还不忘朝王瑾的方向眨了眨眼。

就在他们话音落下的瞬间,天边骤然漫开万丈霞光。

流云披着七彩,如织锦般在天幕层层铺展,将整座皇城温柔笼罩。朱红宫墙与琉璃黄瓦浸染在这片瑰丽光华之中,恍若天上宫阙,人间仙境。

百姓们纷纷望天叩首,发出阵阵惊叹:“天降祥瑞!”

文武百官此刻也不由得仰首凝望,心中暗叹:新帝登基,天现异象,实乃天命所归,得上天眷顾之人。

这霞光来得倒是时候,赵庚旭心中暗忖。那些老学究又要说什么“天命所归”的套话了,不过...确实挺好看的。

九门礼炮在霞光中鸣响,紫宸殿前的钟鼓齐鸣,赵庚旭在庄重礼乐中坐上龙椅。

司礼太监躬身向前,徐徐展开明黄织锦圣旨,首道圣旨颁布对太上皇的尊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皇兄赵庚明,德配天地,功在社稷。为固国本,顺天应人,特禅位于朕。

今尊皇兄为明睿太上皇,天下赋税减税一成,以彰皇恩浩荡。”

站在百官最前的赵庚明缓缓抬头,目光穿过殿内缭绕的香雾,静静落在龙椅之上已然褪去青涩的弟弟。

十二旒白玉珠帘轻轻摇曳,那双曾经稚嫩的眼眸,此刻深邃明亮,流转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从需要他手把手批阅奏章的幼童,到能在朝堂上独当一面;从偶尔还会因棘手政务蹙眉求助,到如今已能从容驾驭群臣、平衡朝局。

那些深夜书房里的谆谆教导,那些面对质疑时的坚定扶持,那些手把手传授的为君之道,此刻都化作难以言喻的欣慰。

他想起幼弟第一次握笔时歪歪扭扭写下“民为邦本”,想起在先帝灵前那个单薄却挺得笔直的背影。

如今,这株他倾注心血培育的芝兰玉树,终于亭亭而立,撑起了这万里江山。

第二道圣旨则是颁布了新朝的重要人事任命:

“原吏部尚书李不言,才学宏富,选贤与能,刚正不阿,着,擢升为宰相,总领中书省事。”

李不言身躯微微一震,疾步出列,叩首道:“臣,李不言,领旨谢恩!臣必鞠躬尽瘁,以报君恩!”

“安北将军木乔,忠勇无双,舍生取义,坚守北境,力挽狂澜,着,晋封为烈勇伯,即日率部移防河内,拱卫京畿。”

随后宣读的封赏各具深意:

李锐仍领禁军,得封忠义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