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1 / 2)
灼灼地看向太子,那眼神中燃烧着从未有过的雄心与笃定。
“明儿!看见了吗?这才是真正能改天换地、撬动乾坤的力量!什么分化拉拢?什么制造你我父子、兄弟不和的假象来迷惑那些蠹虫?与之相比,尽皆落于下乘,是小道耳!”
太子赵庚明亦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他此前为了稳固国本,表现出与九弟政见不合的权谋手段,以转移世家的注意力,分化其力量。
可此刻,凝视着那本仿佛重若千钧的账册,他只觉过往那些在阴暗角落里滋生的算计,在这煌煌大势、在这足以照亮山河的金光面前,显得如此局促、狭隘,甚至……有些可笑。
“父皇圣明!”
太子起身,拱手一礼,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挣脱束缚后的清明与力量。
“有此雄厚财力,我大颂便可堂堂正正,行阳谋以取胜!”
“待到我大颂国力日盛,百姓富足安康,天下归心,那些世家大族,若识时务,自可融入这滚滚洪流;”
“若仍抱残守缺,冥顽不灵,便只能被这时代巨轮碾为齑粉!何须再效鬼蜮伎俩,徒损天家气度?”
父子二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传旨!”皇帝回到案前,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即日起,天工院列为大颂第一等要枢,所需一切物料、匠籍、人手,六部及天下各州府必须优先供给,不得有误!”
“九皇子赵庚旭,于国有大功,特许其随时入宫奏对,天工院一应事务,可专折直奏!告诉小九,让他只管放开手脚,大胆去干!天捅破了,有朕和他皇兄给他撑着!”
这一刻,皇帝与太子心中雪亮。
“工科”字所蕴含的力量,远超他们的想象,更甚于科举。
“而他们那位宝贝幼子/幼弟,哪里是什么顽童,分明是上苍赐予大颂,最耀眼、最珍贵的——国之祥瑞。”
天工院挂牌运作已近两月,这座昔日废弃的官署,如今成了大颂第一等要枢,非明旨不可进,也是最常传出“怪声”与“异动”的地方。
院内分区明确,有专司冶炼的“金坊”,负责木工巧器的“木坊”,研究水利农具的“水坊”,以及由几位老窑工和他亲自带领学徒负责的“琉璃坊”。
这里没有传统官署的森严等级,更多的是工匠们为了一个技术难题争得面红耳赤,或是因一个奇思妙想得以实现而爆发的欢呼。
这日,天工院后院的空地上,围了一大圈人。
中心处,是一个造型古怪的木质框架,框架下装着两个奇怪的轮子,轮子并非传统马车那般左右对称,而是一前一后。赵庚旭正满头大汗地跨坐在框架上,两只脚踩在连接后轮的踏板上。
“殿下,您……您真要亲自试啊?”
福贵在一旁急得团团转,“这‘自行舟’万一摔了可怎么得了!”
“怕什么,理论上是可行的!齿轮传动,链条带动后轮,人力驱动……比马车省牲口,比走路快!”
赵庚旭脸上又是几道油污,眼神却亮得惊人,“刘师傅,张铁匠,帮我扶稳了!”
他双脚用力一蹬,那被称为“自行舟”的古怪物件,竟真的晃晃悠悠地向前移动起来!围观的工匠们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
起初还很慢,摇摇晃晃,赵庚旭努力保持着平衡,但随着速度稍微起来,车子竟渐渐平稳。
“动了!动了!殿下,它真的自己走了!”一个年轻工匠兴奋地大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