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1 / 2)

加入书签

心满意足的笑容,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新式机器、工具在这些能工巧匠手中诞生,自己坐在金山上的未来图景。

工科考试结束后,除极个别的一两个人入职工部直属部门,其他选拔出的近百名能工巧匠,大部分被安置在了新成立的“天工院”中。

这天工院,坐落在皇城边缘一处原本废弃的官署,经过简单修,挂上了由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算是正式挂牌运营了。

其宗旨明确:专司各类新奇器物、改良农具、军工器械等的研究与制造。

对于九皇子赵庚旭而言,天工院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宝藏库!

他脑子里那些来自前世的、模糊的科技树,正需要这些能工巧匠的双手来点亮。

于是,自天工院开门那天起,赵庚旭便一头扎了进去,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并且他毫不犹豫地逃学了。

太傅引经据典的经义讲解?

崔相步步紧逼的治国策问?

统统被抛到了脑后。

一连大半个月,他除了偶尔回宫点个卯,其余时间全都泡在天工院那充满木料、金属和烟火气息的工坊里,就连皇上几次召见也都没去。

起初,天工院的匠人们见到这位金枝玉叶的小殿下,无不战战兢兢。

但很快,他们发现九殿下赵庚旭是真懂行。

很多时候九殿下的想法都天马行空。

但却又隐隐暗合某种道理。

他能用木炭在纸上画出旁人看不懂的、标满了奇怪符号的草图,解释着“压强”、“浮力”、“齿轮比”、“杠杆原理”等新奇词汇。

虽然匠人们未必能立刻理解这些术语,但经他一番比划和演示,往往能豁然开朗,抓住其中的关键。

这些日子里,赵庚旭和匠人们讨论了诸多项目。

他与老木工一起琢磨如何利用齿轮和连杆,制造省力提水的“翻车”(改良水车);也曾与铁匠研究如何优化鼓风设备,以期获得更高的炉温来炼制更好的钢材。

但最近,赵庚旭和几位老窑工专门垒起了一座试验用的小窑炉。

他正和几位须发皆白、脸上布满黑灰的老窑工围在一起,紧张地盯着炉火。

“刘师傅,您看这次火候如何?我总觉得上次烧出来的东西,澄净度不够,气泡也多。”

赵庚旭小脸上蹭了好几道黑灰,眉头紧锁,认真地问道。

被称作刘师傅的老窑工眯着眼,透过观察孔看着炉内跃动的火焰,沉声道:

“殿下,按您给的方子,这次俺们用了更细的石英砂,碱粉也提纯过了,火也比上次烧得久、烧得稳。”

“只是……您要的这种无色透明、晶莹剔透如水晶的琉璃,实在是难啊。俺们以前烧琉璃,多是做色彩斑斓的饰物,这般追求纯净无瑕,还是头一遭。”

赵庚旭点点头,他知道这不容易。

“我明白,刘师傅。但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饰物。”

“想想看,若能制出极其平整透明的琉璃薄片,镶嵌在窗上,室内便能明亮如昼;若能磨制成特定的弧度,或许能让我们看清远处的事物,甚至观察星辰……”

赵庚旭描绘着玻璃的潜在用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