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1 / 2)

加入书签

在自己的小院中,对着冰冷的墙壁,听着远处自家那点微薄的喧闹,品尝着被至亲厌弃的滋味。

要不是王家主支偶然发现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是个可造之材。

为了家族长远投资,将他选入宫中给九皇子做伴读,他在这府中的境遇,只怕连这点表面的容身之所都没有。

看着屋外的飘雪,他想到了九殿下。

那个看似顽劣跳脱,实则心思剔透的小殿下。

知不知道自己的伴读如此不堪?

什么为国为民?舍身取义?

王瑾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怀。

真论起来他还不如李锐。

自己所作所为,不过是因为殿下喜欢,李锐喜欢。

殿下信任他,将他视为肱骨。

李锐尊重他,将他视为好友。

在殿下身边,他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被需要。

李不言应该是第一个看穿他伪装的人,他的确跟那些狗官一样,心思不纯。

不过不要紧,反正他也不喜欢李不言。

看穿了又能怎么样?

至于他这个目光短浅、志大才疏的父亲,他自己足以应付,他有的是手段让他吃苦头。

利用主家对他的看重稍稍施压,或者在他父亲那点可怜的公务上不动声色地设置些障碍,都足以让王主事焦头烂额。

可惜,每次他这个爹,真是一点记性都不长,也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年复一年,只会用这种最低级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无能。

罢了,这顿打,他记下了。

来日方长。

雪花静静地飘落,沾湿了他的肩头,冰冷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

第42章

年节的气氛如同退潮般, 渐渐从京城散去。

宫墙上的积雪化了大半,露出底下深沉的朱红,宫人们收起了喜庆的灯笼彩绸。

御书房内, 炭火依旧烧得旺。

赵庚旭站在御案前,小身板挺得笔直, 双手捧着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奏章。

正是他与李不言、王瑾、李锐等人反复商讨、精心整理出的土地改革策论。

其中核心便是那“设定田亩上限,超额回购, 试点分配”的构想。

他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期待,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的改革之策。

“父皇, 这是儿臣与几位伴读深思熟虑后, 写的关于抑制土地兼并、安抚流民的条陈,请您御览!”

皇帝赵衍放下手中的朱笔, 脸上带着笑意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章, 缓缓展开。

他看得很快,目光扫过那些略显激进的条款时,眉头渐渐蹙起, 越往后看, 脸色越是沉静, 到最后, 已是一片深沉的平静,不见波澜。

太子赵庚明侍立在一旁, 目光也落在奏章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深思, 但更多的是一种忧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