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 / 2)

加入书签

场,必定内心哀嚎:你们别猜了!再猜我老底都要被扒光了!我就说不喜欢跟太聪明的人打交道!

默然片刻,皇帝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你身体里的……那毒,如今究竟如何了?太医可有把握?”

太子神色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劳父皇挂心。幸亏因为天幕的提醒,发现得早,毒性大多已拔除,于性命无碍。

只是……终究伤了根本,于子嗣有碍。调养得当,应不至影响寿数。”

想起天幕所说,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讽。

“那些世家,可笑至极。以为毒杀儿臣,再挑动其他皇子争斗,扶持看似懦弱的小五上位,便能永掌权柄?”

“却不知不过是自作聪明加速覆灭,最终引狼入室,害得我汉家山河破碎,百姓为奴为婢!”

“若非小九力挽狂澜,我等皆成千古罪人!”

皇帝闻言,闭上眼,悲伤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心痛与无奈。

这是他的长子,他三十岁才得来的、第一个健康长大的孩子。

如此钟灵毓秀,仁孝聪慧,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继承人。

如今却……他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千言万语终化作一声:“委屈你了……朕……对不住你。”

太子摇摇头:“儿臣无悔。能为父皇、为九弟、为这江山扫清些许障碍,儿臣心甘情愿。”

皇帝不再多言,转身沉声道: “传内阁大臣,即刻觐见!”

作者有话说:

----------------------

感谢[比心]秦不昼[比心]的灌溉[撒花][撒花]

第13章

翌日,寅时刚过,天色未明,紫宸殿外已是冠盖云集。

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低声交谈着近日的政务与传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往日的微妙。

当那抹小小的、穿着皇子常服的身影,揉着惺忪睡眼,哈欠连天地出现在紫宸殿外时。

所有的低语声瞬间消失了。

一道道或惊疑、或探究、或审视、或谄媚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九皇子赵庚旭身上。

九殿下怎么会在这里?!

按制,未满十四、未曾参政的皇子,除非特旨,否则无需、也不能参加常朝。

这位以“顽劣”闻名宫闱的九殿下出现在这是何意?

几位老成持重的清流官员微微蹙眉,觉得于礼不合;

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则目露好奇,隐隐带着几分期待;

而更多与世家关联紧密的臣子,尤其是以宰相崔琰为首的世家一党,心中则是有些不安,

瞬间联想到了昨日的天幕和那些流言——陛下此举,意欲何为?

赵庚旭被这么多目光盯着,浑身不自在,努力想摆出严肃的样子。

奈何困意汹涌,又是一个大大的哈欠,眼泪都憋了出来。

引得几位古板的老臣直皱眉头。

钟鼓齐鸣,净鞭三响,百官依序入殿,山呼万岁。

例行礼仪之后,文宗皇帝赵衍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群臣,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朕观历代兴衰,深知人才乃立国之本。

然现今选官之法,多有局限,恐有遗珠之憾,亦使寒门才俊报国无门。”

“幸得上天垂怜,天幕警示。

故朕决定,自明年始,朝廷将增设科举与工科两途,并行取士,广纳天下贤才,无论出身,唯才是举!”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