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9(1 / 2)

加入书签

,双膝重重砸在地上,这个动作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也冲垮了他最后的堤防。他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不是哭泣,而是某种情绪极度爆发后的失控。

良久,他抬起头,脸上已是泪水纵横,混杂着泥土,狼狈不堪,但那双眼睛里,却燃起了熄灭已久、甚至从未如此炽烈的火焰。

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卢某……卢志云……愿降!愿效忠姜戈为王……!愿为这天下苍生,为这……新朝!效犬马之劳!纵肝脑涂地,九死无悔!”

说完,他重重地将头磕了下去。

诸葛亮看着他,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深邃的笑容。他缓缓起身,弯腰亲手将卢志云扶起:“将军迷途知返,善莫大焉。快快请起,从此以后,你我便是一家之臣,同心戮力,共创大业。”

他扶着浑身仍在微微颤抖的卢志云坐下,将那碗粥再次推到他面前:“现在,将军可以安心用膳了。吃完,亮还有周边城池的布防图,需与将军细细参详。我军下一步兵锋所向,还需将军这等熟知内情之人,鼎力相助。”

卢志云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化为无比的复杂和最终的了然。

这才是他真正的“投名状”,

-----------------------

作者有话说:手腕腱鞘炎,做了手术,不好意思耽误了几天[求你了][求你了][求你了]

第130章 消化磨合

等到诸葛亮回到县衙时,晨雾尚未散尽,县衙内一片初醒的忙碌,霍去病尉迟敬德正揉着惺忪睡眼,方才陆续到来准备开始一天的职事。

众人只见诸葛亮步履从容地自外而入,羽扇轻摇,唇角还带着一丝笑意。他已经从卢志云手里得到了余下四城的布防图。

现在姜戈只要看见丞相大人,心中就有无限的安全感,她好像忽然有点懂了刘阿斗的感觉——有这样一位智深如海、算无遗策、永远能在谈笑间将万丈波澜抚平的丞相在侧,确实很容易让人放下所有紧绷的心弦,产生一种“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顶着”的踏实和……嗯,偶尔想要偷懒的安心。

这种安全感,并非来自于懈怠,而是源于对绝对能力的无限信任。

诸葛亮目光扫过姜戈,见她眼神清亮,神态安然,那唇角的笑意似乎又深了一分,微不可察地对她颔首示意。

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是不言,但诸葛亮还是要向姜戈说一下卢志云的情况。

话音刚落。

霍去病便问出了那个众人都很好奇的问题:“那我们乘胜追击?”

“兵不可妄动。”

他目光扫过堂中因得知获得布防图而略显兴奋的众人,缓缓道:“我军新胜,士气虽旺,然降卒待融,新城待抚。造纸工坊初具规模,新式农具、作物尚未推广普及。此时若再启战端,便是舍本逐末,如持漏瓮接雨,虽得滴水,终难满盈。”

“当下之要,在于消化二字。”诸葛亮一语定调。

自那日诸葛亮轻摇羽扇,定下“战略消化”之策后,整个县城便如同一架精密而高效的机器,在运筹帷幄的诸葛亮调度下,各个部件开始全力运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