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1 / 2)

加入书签

轻叩扶手。他今日一直眉头紧锁,目光却越过群臣,望向殿外飘落的梧桐叶。他不仅为了霍去病奇袭攻城一事烦心,更有一桩心事压在心头——太医署昨日来报,长孙皇后临盆在即,那个在原本历史中继承大统的李治,就要出生了。

历史还会不会发生?

李世民因为此事辗转反侧许久了,这大唐还会不会如历史上那般?

“陛下?”房玄龄小心提醒。

李世民回过神来,指尖在扶手上重重一敲:“传朕旨意,李靖即刻...”

话未说完,一名内侍慌慌张张跑进大殿,扑通跪倒:“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娘娘要临产了!”

历史有些地方会改变但有些地方是改变不了的,这改变不了我们常称之为命运。

李世民和李治是命运中的父子。

李世民深深凝望着襁褓中的红皮小猴子,这就是那个不孝子,害他……婴儿的小手在空中乱抓,无意中抓住了李世民的手指,紧紧攥住。

一大一小的两双手就这样交缠着。

叫李世民的心都软软塌下去了一块,罢了……他还是个孩子。

-----------------------

作者有话说:秦始皇骑北极熊[墨镜][墨镜][墨镜]

第125章 在路上

松阳县的将领攻下临潼关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迅速传到朝廷,同时来的还有诸葛亮那封讨逆檄文。

“反了,全反了!”

大皇子——如今已登基为帝的年轻君主猛地将檄文拍在龙案上,香炉被震得嗡嗡作响。他攥着信纸的手指节发白,手背上青筋暴起,明黄色的龙袍袖口随着急促的呼吸剧烈起伏。

阶下的太监们将身子伏得更低了,额头几乎贴到冰冷的金砖上。

新帝登基不过月余,这已是第三次雷霆之怒。次次都是因为这个松阳县。

这个松阳县即使是太监们也有所耳闻,听说县里设立“松阳义学”,凡适龄童子,无论贫富,皆可入学。有一个叫诸葛亮的编撰启蒙书册,又命人抄录典籍,藏于县学之中。亦常至学堂讲学,教授兵法、算学,使松阳少年不仅知书,更能明理。

这是一件大好事,就连久居深宫的太监也听到了百姓对诸葛亮的赞美。

甚至还听到了百姓们说:要是他们在这个松阳县多好。

“卢志云何在?”

皇帝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像是淬了冰。数万大军和这位心腹大将确实早已开拔,但军报传递总有延迟,此刻他急需一个确切的答案。

“回、回陛下...”跪在最前头的小太监浑身发抖,声音细若蚊蝇,“卢将军,按行程...按行程...”

此时,卢志云也在问前面的士兵:“还有多久到松阳县?”原本他们要去镇压那些造反的流民,现在要改道去松阳县,因此在路上耽搁了些时间。

“回将军,还有两日。”

卢志云眯起眼睛望向远方。暮色四合,远方的山峦在最后一缕残阳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