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1(1 / 2)

加入书签

于这位诗圣。

“杜大人,”姜戈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坚定,“那些记载不过是过眼云烟。既然我们在松阳县相遇。往后的路,定会有所不同。”

历史原本的轨迹正在悄然改变。

可杜甫轻声道:“太白兄本不该如此,我亦不该如此。”他的目光穿过姜戈,看向某个遥远的地方,“但这是我们的大唐啊......”

姜戈突然明白,此刻再多的言语都是苍白的。

这位经历过盛唐繁华,目睹过安史之乱,在乱世中漂泊半生的诗人,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时间

姜戈悄悄退了出去,给杜甫留下了独处的时间。

姜戈刚走到回廊拐角,魏忠贤就鬼鬼祟祟地凑了上来。他左右张望一番,压低声音道:“姜县令,借一步说话。”

“怎么了?”姜戈皱眉。

最近松阳县还算太平,虽说姜远山出去后肯定要作妖,但眼下确实风平浪静。她想不到又出了什么事,毕竟最近一直在忙着流民的事。

两人走到僻静处,魏忠贤才低声道:“我手下探子来报,这个世界的皇帝派了两千精兵,还有刑部的人,正往松阳县赶来。”

自从上次的事一过,魏忠贤就发展了大量的探子,有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知道,毕竟上一次没有占据先机,这一次他一定要。

姜戈眼神一凛:“两千精兵?”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精兵和土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战力上来说这次的危险要远大与上次。

魏忠贤偷偷观察着姜戈的表情,小心翼翼地说:“听说...还带着圣旨。”

姜戈沉默片刻,突然轻笑一声:“那你说该怎么办?”既然魏忠贤知道了,又这幅样子,想必是有了解决方法。

“当然是交给咱大明锦衣卫处置最妥当!”魏忠贤闻言立刻来了精神,佝偻的腰背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细长的眼睛里闪着精光,“任他武功再高,也抵不过火铳齐射。”

“哦?”姜戈饶有兴致地挑眉,“那魏公公打算带多少人马?”

魏忠贤捻着稀疏的胡须思忖片刻,缓缓伸出枯瘦的手掌比了个手势:“依咱家之见...至少得这个数。”

“五百?”姜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五百锦衣卫可不是小数目。”

况且看魏忠贤的意思是要这次的行动全是大明锦衣卫,真是一口汤都不给别人留啊。

要是他们几个知道了,肯定要把魏忠贤扒皮抽筋。

见姜戈迟迟不答话,魏忠贤那张老脸皱得更紧,活像个风干的橘子皮。他长叹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如今这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咱家虽是个没用的老骨头,可也得尽心尽力为社稷打算。姜县令您想想,这天下多少黎民百姓...”

他说着竟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那模样活脱脱像个忧国忧民的老忠臣。

“若是真到了改朝换代那日,受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百姓啊。”魏忠贤摇头晃脑,语气悲怆得仿佛庙里的菩萨显灵。

这就是道德绑架。

姜戈意味深长的看了魏忠贤一眼后道:“不必了,我自有人选。”

——

而另一边的诸葛亮、周瑜、白起、霍去病、尉迟敬德秦叔宝,郑和,黑夫,就连看大牢的隗顺和伤心的杜甫都被抓了过来。

大家齐聚一堂,就是没叫魏忠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