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5(2 / 2)

加入书签

这般景象落在旁人眼里,或许觉得温馨可人,但在魏忠贤看来,却是说不出的碍眼——这不成体统的模样,岂非要误了姜县令的大事?

抬眼望去,今日前来的仍是朱元璋。

魏忠贤一见那道身影,脖颈便不自觉地缩了缩,后脊梁窜上一股寒意。

这些日子挨的打实在太多,竟叫他养成了这般畏缩的毛病。他暗自嘀咕:郑和那厮明明已经没事,怎的今日还是太祖爷亲临?莫不是...又要拿他开刀?

魏忠贤表情转换的同时,姜戈已经起身招呼大家去工作了。

这时间越来越耽误不起。

朱元璋今天也没打魏忠贤,径直就往砖厂去了,本身他今日也不想来的,但是听说了长生不老药,干!

咱老朱有一把子力气!

这朱元璋好不容易放过魏忠贤一把,可魏忠贤不想放过他。

魏忠贤跟着姜戈,一路上都在寻找时机。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

姜戈骑在马上,官袍下摆沾满了泥点子,额头沁出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她抬手擦了擦,指尖触到束发的布巾,又停了下来。

前面是群山环绕。

姜戈眯起眼睛望去,只见群山环抱中,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一条蜿蜒如蛇的土路通向城门。那路窄得仅容一辆牛车通过,路面坑洼不平,被春雨泡得泥泞不堪。

“这路...”姜戈忍不住皱眉。

魏忠贤道:“松阳县三面环山,就这一条官道通往外县。一到雨季,别说车马,就是人走都费劲。”

平日里姜戈走的都是官道,很少雨天看见泥泞不堪的路面。

姜戈没有作声。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前世耳熟能详的口号在她脑海中炸响。

城门近在眼前,却见几个衣衫破旧的百姓正费力地推着一辆深陷泥中的板车。车上堆着高高的竹筐,隐约可见里面装的是某种山货。

“去帮一把。”姜戈翻身下马,不等魏忠贤反应,已经大步走向那群农夫。

“使不得啊大人!”魏忠贤慌忙跟上,“让老奴来,您这官袍...”

姜戈这才想起身份,但为时已晚。那几个农夫见有官爷走来,吓得跪倒在地,连声告罪:“大人饶命!小的们不是故意挡道,实在是这车...”

那遍地的尸体给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后来清理了战场,但还是很难忘记,现在一见姜县令他们就忍不住的发抖。

“起来说话。”姜戈尽量压低声音,让自己听起来像个年轻男子,“车上装的什么?”

一个年长些的农夫战战兢兢答道:“回大人的话,是山里的笋干和菌子,本想运到邻县去卖,谁知这路...”

姜戈蹲下身,手指戳了戳竹筐里的货物。笋干颜色发暗,菌子边缘已经有些发蔫,显然不是新鲜模样。

“从山里运出来多久了?”

“两天了大人。”老农愁眉苦脸,“本来一天就能到县城,可这路太难走,耽搁了。眼看着这些山货要坏,今年家里就指着这个换点盐钱...”

姜戈心头一紧。交通对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守着宝山却因路烂而受穷,这是松阳县的症结。

“你们先推车进城,找个阴凉处晾着。”姜戈从袖中摸出几枚铜钱塞给老农,“这些先拿着,晚些时候我派人来收购。”

农夫们千恩万谢,姜戈却心情沉重地重新上马。

除去规整些的官道,其他的路届时泥泞不堪,这股雨来的太大太急,让人猝不及防,好不容易过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