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4(1 / 2)

加入书签

利刃的君主,一个需要庇护的权臣。

“陛下...”魏忠贤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了一丝哽咽,“老奴愿肝脑涂地,助陛下扭转乾坤!”

崇祯点点头,突然问道:“依魏卿之见,若要避免历史重演,当务之急为何?”

这是试探也是倚重。

魏忠贤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挺直腰板道:“陛下明鉴。依老奴之见,当务之急有三:一清吏治,二整军备,三安民生。”

“说下去。”崇祯坐回龙椅,手指轻叩桌面,太祖爷说的不错,魏忠贤确实有两把刷子。

“首先,东厂与锦衣卫需重归陛下直接掌控。”魏忠贤的话让崇祯挑眉,”老奴愿交出全部权柄。但请陛下保留东厂建制,用作监察百官之利器。”

崇祯若有所思地点头:“继续。”

“其次,辽东战事需转攻为守。袁崇焕虽被凌迟...”魏忠贤说到这里,注意到崇祯面色一僵,“但孙传庭、卢象升等将才可用。当务之急是整顿京营,防备流寇。”

提到袁崇焕,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悔意。那个被他凌迟处死的忠臣,在历史中被记载为"崇祯自毁长城"的典型,如今想来,那些指控多半是朝中党争的结果。

“至于民生...”魏忠贤突然跪下,“老奴恳请陛下准许开内帑赈灾,同时暂停辽饷加派。百姓活不下去,才会跟着闯贼造反啊!”

崇祯浑身一震,想起书中记载的"迎闯

王,不纳粮",眼眶突然发热。他背过身去,声音哽咽:“朕...朕竟被那些清流蒙蔽至此...”

魏忠贤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这是老奴这些年在各地暗中记录的贪官污吏名单,以及...他们孝敬朝中大臣的证据。”

崇祯接过奏折,手指微微发抖。他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列着首辅周延儒收受江南盐商十万两白银的记录,时间、地点、见证人一应俱全。

“好,好得很!”崇祯怒极反笑,“朕日日节衣缩食,他们却...”

“陛下息怒。”魏忠贤低声道,“若要整顿吏治,当循序渐进。老奴建议先拿几个无关紧要的开刀,待...”

“不!”崇祯一掌拍在案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朕要的是刮骨疗毒!明日早朝,朕要你当廷弹劾周延儒!”

魏忠贤眼中精光一闪:“老奴遵旨。不过...请陛下准许老奴先做些安排。”

五更鼓响,魏忠贤退出乾清宫时,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望着渐亮的天色,忽然觉得这条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从未如此光明过。

曹化淳迎上来,小心翼翼地问:“九千岁,皇上召见有何要事?”

魏忠贤瞥了他一眼,忽然笑道:“小曹子,明日早朝,有好戏看了。”

次日清晨,早朝的钟声响彻紫禁城。文武百官依次入殿,却见御座旁的帷幔后多了一道身影——魏忠贤穿着御赐蟒袍,手持拂尘,似笑非笑地扫视群臣。

首辅周延儒脸色大变,与兵部尚书杨嗣昌交换了一个惊恐的眼神。这两位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清流领袖,此刻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众卿可有本奏?”崇祯的声音比往日沉稳许多,目光如刀般扫过殿中群臣。

魏忠贤缓步出列,声音洪亮:“老奴有本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