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2 / 2)
杀了司马懿。
“就该如何?”诸葛亮轻抚刘据后背,语气忽然变得异常平静,“莫非公瑾要学伍子胥掘墓鞭尸?可惜司马懿的墓不在此处。”
这样的玩笑让屋内温度骤降。尉迟敬德下意识把李承乾兄弟护在身后,周瑜更是正在气头上,听不得这样的玩笑。
姜戈见状连忙打圆场:“二位息怒,这些毕竟都是——”
“未发生的历史。”郑和突然插话,他指着史料最后几行字,“但在这里,一切都有可能改变。”
诸葛亮与周瑜同时抬头,目光如电射向郑和,他不卑不亢地展开一幅手绘的地图:“五胡乱华的主因,除却晋室内乱,更因汉末以来胡人内迁已成定局。”他手指划过并州、凉州,“若能在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一起忙起来吧,郑和可不想只有他一个人干那么多活。
“屯田制。”诸葛亮突然道,眼中精光暴涨,“亮在陇右试行多年,本为北伐之策。”羽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若推广至边疆诸郡,使汉民实边......”
周瑜突然冷笑:“何须如此麻烦?”他一把抽出佩剑,寒光映照在众人脸上,“胡人畏威而不怀德,当效冠军侯!”
驱除胡虏,杀他个干干净净。
霍去病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没想到表面温文尔雅的周公谨有如此血性,正要说话,却见诸葛亮摇头:“公瑾差矣。征伐终非长久之计,当年魏武迁匈奴五部入塞,正是埋下祸根。”
“那依你之见?”周瑜眉间戾气未消,也听不进别人的话。
诸葛亮却不急着回答,反而转向三个孩子:“若让你们处置边疆胡患,当如何?”
李承乾眨了眨眼,稚嫩的声音却异常清晰:“徙戎。让他们留在故土,派良吏教化。”
大唐一直有着宽广的胸怀,并不在意是胡人还是鲜卑人,反正来了就是大唐人,他们自信、开放。这是连小小的李承乾也知道的道理。
李承乾继续补充道:“还要互市!父皇说,突厥人最爱中原的丝绸瓷器。”
“青雀要给他们好吃的!”小胖墩举起半块芝麻糖,糖渣簌簌落下。
晨光透过窗棂洒进吏房,三个孩子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氛为之一松。诸葛亮朗声大笑,修长的手指挨个揉了揉小刘据、李承乾和李泰的脑袋:“善!此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他转向周瑜时,眼中锋芒毕露:“公瑾,可愿与亮联手,在这松阳县先试屯田徙戎之策?”羽扇轻点案上地图:“将胡虏安置在县北荒地,教其耕种;汉民聚居城南,习其骑射。”
周瑜唇角勾起一抹傲然笑意,随手拨动琴弦,清越的琴音在室内回荡:“正好叫司马懿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他凤眸微眯,“不过孔明,你这'徙戎'之策,怕是要把松阳县变成第二个河西走廊?”
“岂止。”诸葛亮羽扇一展,“亮还要在此设立'汉胡学堂',让各族孩童同窗共读。”
小刘据突然举起小手:“先生!我也要上学!”
“还有我!”李承乾拽着李泰往前挤,小胖墩嘴里还叼着半块芝麻糖,含含糊糊地跟着点头。
姜戈看着眼前这群突然干劲十足的历史名人,扶额感叹:“这下好了,松阳县要变成新政试验地了。”
一起卷起来吧!
在背后推动诸葛亮和周瑜一起卷起来的郑和看到这一幕,悄悄露出了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