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2 / 2)
忙碌了一整天,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可田垄间的人群却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
农户们围拢在田埂边,,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金灿灿的麦穗,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高产的麦种,颗粒饱满,沉甸甸地压弯了秸秆,仿佛连风都吹不动。有人忍不住掐了一粒麦子放进嘴里嚼了嚼,顿时瞪大眼睛,激动地嚷嚷起来:“甜!真甜!”周围的人哄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推广后来年的收成,仿佛已经看到了满仓的粮食堆得高高的,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不远处,诸葛亮正被一个半大的孩子拽着衣袖,寸步难行。
刘据仰着脸,眼睛亮晶晶的,像只黏人的小狗,死活不肯撒手:“先生,据儿不想和你分开!”他今天可算是开了眼界,头一回不用闷在屋子里死记硬背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书,而是跟着诸葛亮在田间地头转悠,一边玩一边学。诸葛亮教他看麦穗的成色,教他算收成的账目,甚至还让他亲手摸了摸犁头,告诉他农事的艰辛。
这种新鲜又生动的学问,可比太傅们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有趣多了!
刘据越想越舍不得,索性一把抱住诸葛亮的胳膊,耍赖似的晃了晃:“先生,以后继续教据儿好不好?据儿保证听话!”诸葛亮低头看着这孩子满脸的期待,不由得失笑,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温声道:“好,只要殿下肯用功,臣便带您多看、多学。”刘据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要缠着先生带他去哪儿玩了。
霍去病踩着松软的田埂,慢悠悠地朝麦田方向晃去。他嘴里叼着一根随手折下的草茎,双手枕在脑后,步伐懒散却矫健,像只巡视领地的年轻猎豹。
“该接那小子回去了……”他眯着眼,远远地就瞧见了田垄边那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暮色温柔地笼罩着他们,诸葛亮正半蹲着身子,宽大的衣袖垂落在泥土上,却丝毫不显狼狈,反而透着股超然的气度。他手里捏着一株麦穗,正耐心地指点着什么。而刘据则仰着小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先生,那专注的模样,活像只盯着肉骨头的小狗。
霍去病不由得放轻了脚步。
晚风拂过麦浪,掀起一片沙沙的声响。诸葛亮的声音隐约传来:“……所以治国如种田,既要懂得天时,也要知晓地利。”他轻轻拍了拍刘据的肩膀,“殿下可明白?”
“明白!”刘据用力点头,突然一把抱住诸葛亮的胳膊,“先生讲的比太傅有意思多了!”他的小脸上写满了崇拜,眼睛亮得惊人,“明天还教据儿好不好?”
霍去病挑了挑眉。
他从未见过刘据这般模样——在东宫时,这孩子总是板着小脸,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活像个缩小版的朝臣。
哪像现在,简直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黏着长辈撒娇的孩童。
“咳咳。”霍去病故意清了清嗓子,大踏步走了过去。刘据闻声回头,一见是他,立刻像只受惊的兔子般往诸葛亮身后缩了缩,却又忍不住探出半个脑袋,眼巴巴地望着霍去病。
他不想现在回去。
“该回去了。”霍去病朝诸葛亮点点头,伸手就要去拎刘据的后衣领。
“将军且慢。”诸葛亮却笑着挡了挡,温声道:“让殿下自己走罢。”说着低头对刘据柔声道:“今日所学,殿下回去可要好好温习。”
刘据瘪了瘪嘴,显然不太情愿,但还是乖乖松开了诸葛亮的衣袖。他磨磨蹭蹭地挪到霍去病身边,突然仰起脸,脆生生道:“表兄,明天你也一起来跟先生学种田好不好?”
霍去病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不好,我是为战场而生的。”
还不忘拍了拍小刘据的肩膀,他可是霍去病,种田?搞笑!
当诸葛亮踏进吏房时,暮色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