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8(1 / 2)

加入书签

订两百块砌茶灶!”

“这位湖州来的客商想问能否每月供三千块!”

众人兴奋地跑来跑去传递消息,姜戈应接不暇,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市集的嘈杂:

“这砖,我全包了!”

大手笔,姜戈眼睛一亮,大客户。

“大人,赵某有要事相求。”

当赵德裕讲述完商队遇袭经过,姜戈的脸色越发凝重。窗外蝉鸣刺耳,更添几分燥热。

“赵员外的意思是...”

“请县衙派差役护送这批青砖。”赵德裕从袖中掏出几锭金子放在桌上,“这是部分定金。砖块尽快装车,走官道经过黑风寨,只需一日路程,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砖怎么样无所谓,主要是把他送回去。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这个黑风寨如此难缠,护卫也十不存一,要想回去,必须想个办法,其他县城的衙役还没有他的护卫健壮,就这个松阳县的衙役个个威风堂堂,尤其是城门口那两位。

看上去就十分能打。

姜戈盯着金子没有立即作答。松阳县衙役本就不多,近来又要维护百姓安全和砖窑管理,抽掉人手确是为难。但赵德裕是松阳砖的大主顾,若因护送不力失了这桩买卖...

“姜县令,”赵德裕压低声音,“这批砖要建的驿站是给户部侍郎家公子经营的。若事成之后,松阳砖的名声就能传遍大江南北。”

有背景的大主顾。

姜戈瞳孔微缩,终于点头:“本官派人随行护送。不过...”她指尖轻叩桌面,“赵员外需答应一事——沿途若探得匪情,需详细记录回报,助我县日后剿匪。”

“一言为定!”

郑和得知消息时,正在窑口检查新一批砖块的成色。夏日的阳光烤得砖窑周边热浪滚滚,他的粗布短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什么?现在就要启程?”郑和抹了把脸上的汗,看着匆匆赶来的二旺,“可这批砖刚出窑,至少要再晾两天...”

二旺急得直跺脚:“赵老爷说土匪闹得凶,必须尽快上路。姜大人正准备点人护送呢!”

郑和皱眉。作为负责人,他太清楚砖块未充分冷却就长途运输的风险——轻则表面剥落,重则内部开裂。但赵德裕的顾虑也不无道理...

“去告诉赵老爷,一会我亲自盯着装车。”郑和突然道,“再准备些稻草和麻布,越厚越好。”

郑和指挥工匠们将砖块三块一组用稻草包裹,再用浸湿的麻布缠紧。湿布在夜间会慢慢阴干,既保护砖块又帮助降温。

“三保哥,这样装车太费工夫了...”二旺抱着一捆麻布嘟囔道。

郑和头也不抬地继续捆扎:“总比运到地方碎了一半强。去告诉装车的,每层砖之间要铺一指厚的稻草,车四周用木板加固。”

要想打出名声,肯定要好砖,否则凭什么比别人家的好。

不远处,姜戈和赵德裕看着这一幕。

“姜大人,你这师傅不简单啊。”赵德裕捋须感叹,“这般细致,难怪松阳砖质量那么好。”

姜戈微笑:“三保细致周到,这砖窑都是他负责的。”

“姜大人,可否问一下是那位衙役负责压送松阳砖?”赵德裕已经心有所属,他就相中了城门口那两位壮汉。

看着就有气势。

姜戈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

和土匪对战就要用‘闪电突袭’的战法,而松阳县恰恰有一位闪电战大师。

烈日当空,松阳县砖窑空地上,六十余名砖窑工匠列队而立。他们大多是粗手粗脚的烧窑汉子,此刻握着临时分发的铁锹、柴刀,神情局促不安。

他们交头接耳,不安地挪动着沾满窑灰的草鞋——这群平日与砖坯火窑为伴的汉子,何曾想过要直面刀口舔血的土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