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6(1 / 2)

加入书签

夫维持秩序,看到抱孩子的妇人就主动让到树荫下等候。

太阳在衙门口那棵老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

“下一位。”姜戈头也不抬地唤道。

一阵窸窣声后,却没人应答。他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瘦小的妇人牵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案前,孩子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小脸脏兮兮的。

“这位娘子...”姜戈刚要开口。

“大人行行好,”妇人突然跪下,“民妇林氏,丈夫去年修堤去了没回来...听说窑上管饭,能不能...”

郑和皱眉:“姜县令,这...妇道人家去窑场怕是不便...”

砖窑高温,男人大多会光着膀子干活,寡母带着孩子本就不容易,若是被外人的流言蜚语沾染...

“民妇什么活都能干!”林氏急急道,“砍柴烧火,洗衣做饭都成!孩子...孩子可以放在一旁,绝不耽误干活!”

姜戈看着那孩子瘦得凸出的腕骨,心中一酸。压低声音道:“这样吧,窑场确实不便。我在名册上记下你,到时安排你去厨下帮工,孩子也能跟着吃口热饭。”

到时候把地方隔离开,安排妥当些,也是一个好去处。

林氏眼泪扑簌簌往下掉,拉着孩子就要磕头。姜戈连忙拦住:“快起来,孩子都吓着了。”说着从怀里摸出块糖,蹲下身塞到孩子手里。

轮到周大石时,郑和抬眼温和望着他:“姓名?”

“周大石,周家村的。”

“多大年纪?”

“二十八。”

身子看着也算高大健壮。

只见郑和在簿子上记了几笔,对黑夫点点头。黑夫扔过来一块木牌:“明日来上工,早些来。”

周大石被后面的人挤开,踉跄了几步才站稳。他低头看着木牌上歪歪扭扭刻着的数字。

回村的路上,周大石遇见了同村的李老汉,老人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往县城方向走。

“李叔,您这是?”

“去县衙报名啊。”李老汉咧开没牙的嘴,“听说烧砖给八文一天呢!”

周大石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和枯枝般的手,想起告示上“五十岁以上不要”的字样。他张了张嘴,又想起新县令的善心,最终什么也没说。

快到家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周大石把木牌紧紧捂在怀里,小跑起来。路过村口的土地庙时,他看见几个孩子跪在泥地里挖野菜根,小手上全是泥浆和细小的伤口。

只需要一晚上过后,他会站在砖窑前,和许多个像他这样的人一起,把黄泥摔进模子,送进能烤干人骨血的窑洞。

但现在,他只想快点回家,告诉阿翠这个月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

作者有话说:写主线内容感觉像是种田文,对了,大家觉得现在这个封面怎么样?我有一点想要奢侈一把,换一个定制封面[彩虹屁]就是不知道怎么找...谢谢大家的评论和营养液[撒花]

第45章 瓦剌留学生

郑和投入了砖窑的招工中,不过他老是感觉自己忘了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也想不起来...

朱元璋连续几日罢朝,就待在灵堂内,守着朱标。

曾几何时刚准备打江山,他以为皇帝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真要是坐上这个位置才知道想要随心所欲,难!

天下万民这么大的担子都担在咱身上。

朱元璋仰着头猜想,标儿是不是已经去了天上和老妻团聚?

去了天上,标儿还是太子,可是这人间的太子位置就要换一个人来做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作为天下之主,家事就是国事就是天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