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5(2 / 2)

加入书签

“八文一天,管饭。”一顿饭可以了,紧巴紧巴裤腰带可以给家里省下许多粮食。

阿翠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又蒙上一层阴影。她低头继续搅着粥:“上回修河堤...”

官府的话可信吗?

其实阿翠也知道,他们县衙已经算顶好了,用人只是不给钱或者给一点,隔壁县是把人往死里使,还要人家自带吃食。

“这回不一样。”周大石重复着王二狗的话,却不知道哪里不一样。他只知道,再不给家里找点进项,等孩子生下来,恐怕连野菜粥都喝不上了。

夜里,周大石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听着阿翠均匀的呼吸声和老娘时断时续的咳嗽。月光从破窗纸的洞里漏进来,在地上画出一个模糊的圆。他想起之前见过的在旱灾中饿死的人,枯瘦的身躯顶着一个大肚子,那是吃土吃的...

天没亮他就起来了,阿翠给他塞了块昨晚省下的野

菜团子,硬得像石头。他掰成两半,一半塞回阿翠手里。

“我去报名。”他说。

不管用不用鞭子抽打,他要赚钱,他是个男人他还要养家糊口。

县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周大石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有像他这样的庄稼汉,也有城里做小买卖的,甚至还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县衙那两扇朱红色的大门。

“听说要不少人呢。”王二狗不知何时排到了他身后,“我天没亮就来了。”

日头渐高,县衙的大门终于开了。穿着青色衣袍的姜戈踱步出来,身后跟着两个衙役,一个叫黑夫,另一个则是郑和。

姜戈清了清嗓子,对着排队的人群拱了拱手:

“诸位乡亲,今日登记砖窑招工事宜。还是按照老规矩,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身无残疾者皆可报名。每日工钱八文,中午一顿饱饭。”

不是姜戈对年龄有要求,是砖窑这个活他并不容易干,不是青壮年根本没有力气,而且粉尘飞舞污染严重,对身体又有损伤。

自打姜县令话音落地,人群就骚动起来,像被风吹过的麦浪。

不过百姓刚听见一顿饱饭,不管有工钱没工钱,光是一顿饱饭就够贫苦人家心动了,吃饱多难啊。

“肃静!”黑夫敲了下锣,“招工登记现在开始,一个个来,不许挤!”

队伍中传来轻微的骚动。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农颤巍巍地问:“大人,小老儿今年五十有二,但身子骨还硬朗,能不能...”

姜戈走下台阶,来到老人面前:“老伯,窑上活计太重,您这把年纪...”

这窑内高温,粉尘飞舞,对于老人来说这个环境太过恶劣。

“家里孙子饿得直哭啊,”老人浑浊的眼里泛着泪光,“小老儿不怕吃苦...”

姜戈沉吟片刻,转头看向郑和。

郑和会意,低声道:“窑场还要几个看管工具的轻省活计。”

“这样吧,”姜戈对老人温言道,“您先登记,到时候我给您安排个照看物件的差事,工钱可能比人家少两文,您看...”

老人激动得就要跪下,被姜戈一把扶住:“使不得使不得,您老这边登记。”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郑和执笔记录,遇到不识字的人便耐心询问;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