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6(1 / 2)
。
和之前那些照片里学生被迫站队敬礼、听训的场景相比,这张照片里学生们的笑容显得更加真切。
照片的背后是即便你这样的新手来说都看得出来写得很漂亮的字迹留下的评价:“新的秩序尚不稳定,但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新的凝聚力。”
档案里还提到:在僧侣的协助下,学校建起了新的礼堂和佛堂。僧侣们常来讲解“戒”“因果”“忍耐”的意义。
对迷茫又冲动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宗教课程,同样也是在疗愈心理上创伤。玟特她们看哭了,她们说能想象到那些在街头失去亲友的孩子们,在晨光里齐声诵经的场景。多么神圣!
文件里还有当年的课程表。新加入的“社会研究”“公民教育”,并重新强调了数学和理科,语文课也增加了大量自由写作的题目。
再过几年,档案写到了学生们自发成立了“学生代表委员会”,虽然后来因外界压力过大而解。会议记录上写着:“学生不再是沉默的受教者,而是校园命运的共建者。”
美玲她们一齐发出了“哇”的一声。
你听着美玲低声翻译的那几本被时间染黄的故事,心潮也是越发澎湃。
这些血色的激情的只言片语的记忆,一点点拼在你脑海里,就像是这所校园本身带着血色的胎记。
这似乎也暗示着,这所学校,不只是一个有着几栋教学楼和设施老化的操场的破地方,更是某种巨大的容器。
几十年前,它承载了学生们的牺牲、老师们的消逝,还有不知名的力量在背后操控。那现在的这些老师们又算什么?是见证者?是加害者?还是被困在此地、不得不“演戏”的亡魂?
你们所剩的时间不多,看了这样的故事更是让你们觉得燥热难耐。这里完全不通风,四周的柜子黑压压的,简直像是密封的棺木。
还是分头行动。
美玲和慧敏跟着你,去找校友名册和照片。玟特和她的两个同伴则继续翻阅校史。
校友名册的封皮已经裂开,你翻开第一页,扑鼻的纸张霉味窜进鼻腔。名单上是一排排工整的名字,从五十年前一路延续。学生的照片有些模糊,但大体还能看出当年的笑容。
要是完全模糊,或者特别清晰还好,这身体清晰,面部的细节却全都被模糊掉的照片,看得你总觉得别扭得很。
一丝毛骨悚然漾在你心口:这些人还活着吗?
根据时间来看,她们理应风华正茂,正是现在社会的中流砥柱。可是这些照片...有种非常不吉利的直觉萦绕在你心头。
你不禁去设想,假如她们存在,是因为她们真的存在,还是说只因为名字被记录在这本册子里?
慧敏凑过来,指着其中一个模糊的黑白照说:“这个人…好像有点眼熟?”
“哪里眼熟?”美玲第一反应啧了过去,她也不想氛围变得奇怪,“连脸都看不清楚,要我看长得都一样。”
你一掌拍到她俩身上,美玲还想跟你斗个嘴,转头看到你的姿势,也急忙双手合十对着照片开始道歉。
不管人家现状如何,嘴上不该乱说就是不能乱说!
与此同时,玟特忽然发出轻呼:“这里断掉了!”
你们赶紧围过去,只见进入新时代后的校史那厚厚的合订版一册中,在十年前的记录戛然而止。
那一年写得很完整——有校庆照片,有比赛获奖的报道,还有学生会的工作报告。可从那一年后起,就是空白一片。
“可是学校还在啊。”慧敏低声说,“为什么没有后面的档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