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4(2 / 2)

加入书签

但姥姥不这么想,她是个很要强的人,能入她法眼的“好大学”,对江潺来说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你的薄弱学科都在理科,但开学之后就要文理分科了,对你来说会很有优势。”蒋宁屿看过江潺的每张成绩单,对她的成绩比她自己还要了如指掌,“只要把数学成绩提上去,我觉得应该可以进班里的前十名。如果整体再提一点,稳定在前八名也不是什么问题。”

江潺看着他,表情颇为一言难尽。她很想说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天才,他口中的“提上去”、“再提一点”听起来轻轻松松,对她来说就像天方夜谭。

“以后我每天去找你一起吃晚饭,”蒋宁屿已经迅速列出可行计划,“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类型题,这样就能很快提上去了。”

江潺难以想象高中这么紧张的时间安排里,蒋宁屿连晚饭这段为数不多的愉快空隙都不打算放过,她双手抱头:“连晚饭都要做题,你饶了我吧……”

蒋宁屿被她这动作逗笑,想了想,觉得好像确实过分了一点,于是改变计划:“那每周末回来我给你出一些练习题,你抽时间做完,我在下一周的周末挑你不会的给你讲,这样行么?”

“……行吧。”江潺勉强道。她实在不喜欢做数学题,但又不得不承认蒋宁屿说得有道理,或许如果自己成绩够好,姥姥就不会产生让她出国读书的想法。

“那每天晚上一起吃饭是可以的吧?”蒋宁屿又问。

江潺点了点头:“可以啊。”

话虽这样说,但开学之后,江潺只跟蒋宁屿吃了两次晚饭就感觉到了强烈的不适。

初中时,江潺也跟蒋宁屿一起吃过几顿饭,那会儿虽能觉出有学妹偷偷瞥过来,但人数不多,大家的目光也比较含蓄。而到了高中,这些目光不但变多了,还变得颇为大胆起来——若只看向蒋宁屿也就算了,偏偏有些目光还连着她一块看,其中几道打量的意味颇为浓重,甚至有些评头论足的意思。

蒋宁屿头上顶着“全市中考状元”的光环,他的照片和名字被贴到学校最显眼的公告栏上,于是全校都知道了实验中学今年费心挖来的这位优等生——更关键的是,他不仅成绩拔尖,长得也很好看,照片贴在校门口的公告栏上,简直像是实验中学的门面,每个路过的学生都会驻足停留片刻。

江潺也曾站在公告栏前看过那张照片,照片上的蒋宁屿眉眼黑沉,嘴唇微抿,明明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样子,却让她觉得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蒋宁屿有些微妙的不同,看起来似乎更……沉默吗,或许冷漠更恰当一些?

江潺不知道怎么准确形容这微妙的差别,但她能理解周围的目光,就好像当初军训时她和她的同学都会回头朝盛昀看过去一样。但一旦自己被这些目光波及,她就无法泰然处之了,连吃饭都吃不香了,总觉得自己跟蒋宁屿的关系被随意揣测的感觉实在很奇怪,她又没办法站起身大声宣布蒋宁屿只是她弟弟而已。

于是她果断决定不再跟蒋宁屿一起吃饭,借口说自己总不跟班里人一起吃饭,会显得很不合群、没有朋友。蒋宁屿有些失落,却也没说什么。他知道江潺总是要交很多朋友,并且需要分给每个朋友不同的时段,他的时段在周末,而包括晚饭在内的其他时段则是属于别人的。

事实上江潺还没在新的班级里交到什么朋友,她觉得自己在分班这件事上的运气实在不太好——她又被分到了一个没什么认识的人的班级里,放眼望去,除了高一时一个没说过几句话的女生,能叫得上名字的居然只有有过几面之缘的盛昀。

盛昀跟她一样,虽然以后要走艺术生的路子,但还是选择了高二留在普通班学习。

那次蒋宁屿帮她回送了肯德基之后,她就没再跟盛昀有过正面接触。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