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 2)
“哦?”
官家眼底的兴味更浓:“是哪一句诗?妙悟可还记得?”
妙悟抬头想了一会儿,才苦恼地摇头道:“女儿忘记了,只记得怀吉说,都是出自诗三百《国风》里的诗句。”
诗三百?国风?那不就是?
官家翻开手中画册最后一页:“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难怪这一页妙悟没题字上去,原来连她也答不上来。那么问题来了,肃儿又是怎么知道这一句的呢?
扶苏闭上了眼,事态走向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结局。
“爹爹竟不知道,肃儿聪慧到如此地步,小小年纪连诗三百都能略知一二。”
何止是略知一二?简直熟悉得不能更熟悉。那可是扶苏名字的来历。
但是这些内情官家都不知道啊,官家只知道幼子明明才开始识字,刚刚初步脱离了文盲的范畴。所以,天然就对儿子有一层滤镜的他理所当然地得出了结论——
“肃儿啊,是爹爹疏忽了,从前竟然不知道咱们老赵家出了个神童!”
官家满脸自豪地把糯米团般的小儿子抱进了怀里,又轻捏了下扶苏又圆又白的耳朵:“怎么还偷偷地看书,不告诉爹爹和娘娘,只透露给你姐姐呢?”
扶苏瓮声瓮气,试图做最后的挣扎:“没学会,就是偶然看到的……”
“肃儿,你撒谎!”
年幼的妙悟公主尚且不懂,弟弟到底为什么要在这件事上撒谎。但她可是有点生气的:倘若肃儿是偶然一瞥就是她的知识盲区的话,岂不是显得她这个做姐姐的很菜?
她倏然提高了声音:“你从哪儿看来的?我都是特意问了人才知道的”
“……”
这个时候说梦里会有人相信吗?
扶苏生无可恋地抬头朝上看去,抱着他的中年男子的脸上写满了“我就淡淡看你装”的了然笑意。他低低哀嚎了一声,仗着自己身量尚小,鸵鸟般地埋进了官家宽大的袖袍里,不肯起来了。
官家还以为是儿子被撞破偷偷用功的事情,觉得不好意思了。毕竟在他还没当上太子的时候,也曾经偷偷趁夜秉烛用功,想拿出一番本事给皇父和刘娘娘夸耀一番。
官家自以为很能理解儿子的心情。
但是,三岁就能背《诗》啊……官家选择性遗忘了山有扶苏篇只是诗经的三百分之一,只想象着他把这件事告诉众臣之后,惊倒一片卿家的情形。
本朝素来有追捧神童的风俗,官至枢密使的晏殊晏相公就是十二岁廷前奏对、惊倒众人的。
谁能想到,文曲星也托生进他们老赵家了呢。
官家突然觉得掌心有点发痒。
一只长茧的大手在扶苏乌黑又顺溜的头发上摩挲了几下。一个没忍住,又摩挲了几下,官家心中的得意之情才稍稍平顺了一点儿。
不,其实根本没有平顺。
扶苏感受到头顶的触感,像受惊的山雀般下意识抖了一抖。他从缝隙中探出头,只见官家不知想到了什么,白净和气的脸上露出了谜之微笑,两撇精心保养的胡子都跟着抖了抖。
“……”
扶苏豆豆眼:真是完全猜不到这人在想什么呢。(棒读语气)
他扒啊扒,从仁宗的怀里钻出来,板起白嫩软糯的小脸,认真道:“官家,你会告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