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2 / 2)
这就能看出简单的派系了。
她端了茶水给皇帝,然后安静的站在后面,一副随时听命的样子。
康熙的目光扫了眼苏敏,两个视线对上,苏敏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眼角上扬,像月牙儿似的弧线。
皇帝眼中的冷意化开,带出几分暖色来,低头抿了一口茶水,等着面对大臣的时候,又是那个少年威严的帝王家。
康亲王向来以维护朝廷威仪为要,沉声道,“陛下,国法二字重逾泰山,大清靠的便是上下有序,政令如山,上至亲王,下至编户,谁敢违制,便得受国法处置。”
索额图早已按捺不住,一直想要表现一番,听了康亲王的话,马上就
附和道,“陛下!臣请斩姚启圣以正国法!海禁乃世祖章皇帝定下的铁规,为的是困死台湾郑氏,断其粮道,绝其接济,姚启圣一个七品知县,竟敢视祖制如无物,私开海禁通商,他可知这一开,多少郑氏细作能混进内地?多少粮草军械能流往台湾?”
安亲王也道,“陛下,此人撼动国本,论罪当诛!”
苏敏听的心口一紧,历史上,姚启圣是治了死罪的。
熊赐履看了眼陈廷敬,甚至似乎想要去抓着他,却被他甩开,陈廷敬上前,说道,“陛下,姚启圣擅开海禁,确是违制,论法当罚,但他因民生疾苦而变通,论心可谅,”他顿了下,继续说道,“臣查得香山开禁三月,流民归乡者三千余户,税银增收五千两,并未给郑氏可乘之机。”
皇帝看了眼众人,说道,“叫姚启圣进来。”
姚启圣身上的囚服单薄,根本挡不住穿堂的寒气,布料勾勒出他清瘦却挺直的脊梁。手腕上的铁镣磨破了皮肉,每动一下,铁环相撞就发出咔啷的脆响。
最后,康熙帝目光重回姚启圣身上,“你还有何话讲?”
姚启圣挺直脊梁,“陛下,迁界令下,万亩良田成焦土,渔民不得入海,商人不得通市,饿殍遍地,易子而食。臣开禁,非为抗命,实为救命海禁是为灭敌,但若百姓皆因禁海而亡,灭敌又为谁守土?”
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觑,就连苏敏也觉得姚启圣的话太大胆了。
“混账,到了如今,你居然还不知悔改!给朕拉出去。”皇帝骂道。
姚启圣被近卫拉着,又踉跄的被提了出去。
一群大臣也陆陆续续的都出去了,皇帝冷着脸回到了次间,苏敏赶忙的跟了过去,见皇帝坐在椅子上不说话,又给他重新沏茶。
皇帝瞧了一眼苏敏,问道,“过几日就要启程了,怎地不去歇会儿。”
苏敏向来喜欢用好话哄着皇帝,她在这方面是非常厚脸皮的,抱自己的金大腿不丢人,说道,“奴婢想着要离开陛下了,以后不能伺候,心里不舍,想着行囊已经收拾差不多了,旁的事情还有宝瓶帮着奴婢,就想着过来好好伺候陛下。”
“别是人在朕这里,心早就飞回常州老家了吧?”皇帝难得调侃着,接过茶水喝了一口,又放回去,拿起一旁的奏折来。
苏敏拍马屁归拍马屁,但是不会说谎,因为这太容易被看出来了,马屁的精髓就是实话就夸大几分,至于假的,那是一句都不能说的,只会让人厌烦。
“奴婢已经离家八年了。”苏敏语气微微上扬,带着软,像是莺歌一般。
皇帝这时候是拿苏敏没办法的,哼道,“这回倒是没有糊弄朕。”说着打开了奏折,再一看,忍不住拧眉,苏敏忍不住过去看,居然是耿精忠写的折子。
苏敏很快在那些繁琐的礼貌话里,找出了重点,那就是耿精忠想保姚启圣,她记得,地方志里写的就是姚启圣论罪当死,但因平南王耿精忠力保,又逢大赦才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