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7(2 / 2)

加入书签

第162章

还有些或铜或铁的合页,那些姑子们偶尔翻着了,就像捡着宝贝似的,带回去好歹能卖几个钱,或是自家打箱笼时用的上。

“田姑,这么好的东西,你真不要?”

刘老姑捧着一个铜合页,放进了自己在哪里翻着的一个麻布口袋里,那袋子被火星子灼了洞,从里头擎出好几截的烂木头,都是她捡的,带回去当柴烧。

有阳城老爷在,他们知道从哪里拆起,梁檩屋顶的结构被烧的半残,万一拆错了顺序,倒下来要砸伤人的。

先是屋顶,再是垣墙,拆比建快,花了三日功夫,原本乌漆漆的房架子,就变成了一块平地。

金灿灿的余晖落在上面,他们看着这块地,脸上有汗水,也有满足,人堆里不知谁先笑出了声。

“看看我们的一金女娘,成了花猫了。”

这是说季胥,她抬了木头的手不留神擦了脸,脸上两道脏的。

田氏笑了招她来擦,“还有工夫笑呢,还不替自个儿擦擦,我只替我女儿擦,可不替你们。”

各人对视一眼,才发觉做这活的脸上落的都是炭屑,都是花猫,谁也别笑谁。

这里拆完,房样子阳城老爷按照季胥说的,也画给她看了,定了样子,就要动工建楼了。

阳城老爷有门路,另找了一些泥瓦匠来,代替不会做这些的姑子们,桑树巷的姑子们依旧回去了,下半日偶尔在田氏家里编蓑衣。

好在家里有五百多两能动用的钱,能够建楼的砖、瓦、梁檩、门窗,这些材料钱。

但季胥也没闲着,依旧在替几位夫人家上门庖厨,多攒些钱,日后这食肆建成了,内里的装点、人员的采买聘请、各色的捧案盘盏陶碗,小到一根筷子,都是要钱的。

故而田氏也回去料理槐市的摊子了,建楼的事交给了阳城老爷,得闲才去那里看一眼,回来和大伙说建成啥样了。

这日,半成样子的食肆前,一些泥瓦匠登高在那砌墙,阳城老爷各处指点。

只听一阵的马蹄踢踏,一个身穿旧官服,半老的男子骑一匹瘦马,打这处路过。

“这不是阳城老爷?你不去修皇宫,在闹市忙什么呢?”

他是阳城老爷过去在少府为官的下属,刻意的讽刺他几句,

“这店肆是谁家的?也能请的动梧齐侯之后来主事?”

阳城老爷的脸猪肝一般,气的指他,

“竖子!鼠辈!”

那人反而笑的更盛,田氏正好在这里,听见了出来道:

“这是我女儿的店肆,日后阳城老爷帮着建成了,说不定官爷你还是这里的常客呢!”

“做梦,这样不入流的店,本官绝不踏足一步。”那老男子狂道。

“话别说满了,官爷马脖子上别的熟食,可不就是我家卖的卤食,在交门市西南角的那摊子买的,是罢?那是我女儿的手艺。”

田氏认出来,家里会用来包卤食的黄麻纸,金豆的包法还是她闺女教的呢,不会错认。

那老男子臊的掉头走了,火气冲冲的进了一家店肆,门头上挂灯笼,木匾用金漆写的“

满香楼”,只见这里络绎不绝的人,他向案坐了,唤店小二给他上一壶酒。

“这不是包大人?上好酒。”

这是满香楼的胡掌柜,是个徐娘半老的出妇,先前的夫家是在长陵邑定居的官宦人家。

据说,因她无子、不事姑舅,被夫家休了,沦落到在渭桥头卖皂荚为生,昔日的官宦夫人,却在街头卖皂荚,夫家本想借此羞辱她,一日她却发了家,开了间满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