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2 / 2)
“岂止是好,强多了,这马多健壮哪,百斛的麦子只怕也能驮的动。”
三五人对着这马指指点点的,隔壁金氏本要出去弃灰,在门后听了听动静,暂且躲着没出门,咬紧了一口牙,
“认了个便宜姨母,真教她田桂女捞着了。”
一时又悔当初没对那哑巴好点。
田氏这处,是日便请了泥瓦匠来,在牛马厩里砌了道墙,一分为两栏,食槽水槽另砌,分别养家里的黄牛和枣红大马。
马匹的地下给铺了木头刨花,既能防潮保暖,利于马儿休息,也方便每日打扫更换,这马尿沾湿了的刨花直接铲掉,混在刨花中的马粪,用耙子耙出来,每日添些新刨花,还要定期的给他修蹄、梳毛。
这些都是田氏回来的路上,向那马夫打听来的,说:
“养马倒比牛还精细。”
那马夫说:“好的马也既要种马好,也要精心喂养的。”
每月的养马钱,也是笔不小的开支,难怪寻常百姓家以牛车居多了,就说这牛吃的草料,田氏试着喂了给那马儿,竟不吃。
到西市专门买了那马夫说的一种草料,才肯吃,这要搁在以前,绝对养不起的,好在如今家里条件好了,养马也能负担起。
这马粪、牛粪,田氏自然是用来肥菜地的,得了肥的菜地,蔬菜长势越发的好。
正月里,季胥穿着厚衣裳,戴了风帽、手衣,各处裹严实了,打马去了茂陵邑,给一家来癸水时小腹疼痛的许夫人做膳食。
这是天长日久,慢慢调养的事,她隔阵子去一次,还有宴请故交的周夫人,操办生辰宴的吴夫人……
都是那日在宋氏面前见过季胥的,派人送帖,将她请去登门庖厨,季胥每次登门,收一两金,相当于四两银。
因而她们给季胥起了个诨名,叫“一金女娘”,当然,这都是年后渐有的事了。
话说腊月廿九,也就是阖家团圆的除日,这是自言家回来的次日。
巷中各家门前都挂了桃鱼符、射鬾之类的辟邪纳福之物,酒香肉香也比往日浓厚。
只见一形容精明的胖妇人,来各家敲门,她是这附近的人牙子,笑盈盈来问他们,可有要买奴隶的。
这些奴隶被束住手,大奴一列、小奴一列,呈一字排开,败衣单薄,巷中的孩子们在烧竹玩,爆的声响吓的他们缩了一下,被人牙子呵叱的规矩站好。
孩子们撇下火堆跑来,对着他们瞧看,这里头就有季凤。
只见她高了些,梳着双环丫髻,一身新做的银红夹襦,显出苗条的身量,裙子和鞋面上绣了好看的兰草,见那人牙子敲她家的院门,走过来道:
“哪里来的?我们家不买奴婢。”
也有旁的大人听见叫门出来,纳罕道:
“怎么到我们这来卖人了?该到城内,到茂陵邑去呐,我们这里谁买得起丫头来伺候呢。”
“这些都是岭南水患,贱卖了来的,小奴也不值万钱了,七千钱就能买去家里伺候,我拉着各处问问,谁家年关里可有缺人使的?”
七千钱的确是低价了,一头力牛也就是这个价钱了,不过小奴买回家也做不了力气活,还得费银子吃喝,不划算。
他们也有打听那成年大奴的价钱的,是小奴的两倍,一时也没有买的,看热闹的居多。
田氏却有这主意,大女儿要给茂陵邑那些夫人登门做炊,眼看年后风雪停了,蒙学也要开课了,凤、珠两个也该接着读书了,她也将在那附近的槐市接着摆摊,交门市的卤食摊还缺个人看顾。
况每日处理杂碎,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