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4(2 / 2)

加入书签

八月下旬,地方县廷的告地书果真来了,她们一家也成功迁户在安陵邑。

她取回来家中新的户籍,只见是一爿尺长的木牍,上面书了自家的信息:

安陵邑户人田桂女,年卅五,无残疾;

大女季胥,年十七,无残疾;

小女季凤,年十,无残疾;

小女季珠,年七,略有口吃;

小女幺,年六,哑。

小幺当时比划了自己原本的家在长安,季胥她们初到这处,便报给了当地官府,是否有记录在案的失踪人口能和小幺吻合的,只是一直未有音讯,于是也一并安家落户了。

她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年纪,六岁是她们依着她比季珠小点的身量,大致估的,官府也认可了。

相较从前,家訾信息也大有不同了,只见是:

桑树巷十三步宅院一区;

牛车一具;

独轮车一具;

奴婢无;

田亩无。

“咱家的户籍取回来啦?”

“取回来了,比料想的还快,阿母看看。”

听见轮毂响,东厨忙活晡食的田氏忙的拭手出来,只见季胥从怀中掏了木牍出来,田氏捧了道:

“太好了,太好了,盼到今日,可算是迁户了!她们几个小的能读蒙学了,咱们在外头说起来也体面了。”

不过,田氏又有愁的了,迁户之后,紧接九月份要纳税了。

第135章

家中八月初买房,向子钱家借贷了一千二百两,为期两年,一笔一笔的还,每月初要还五十九两。

家里在交门市、槐市都有小摊,每月能挣八十两左右,能覆盖每月的还款,剩的钱,日子也能过的宽松。

只是八月迁户后,安陵邑的邑吏通知了,她们家,九月十日要缴一笔九十两的财产税。

九十两!

好在这时候距离买房过去了一个多月,之前家里留的二十五两用作装点家里的,也没有全用了,八、九月挣了钱,月初还了子钱家五十九两,十日又将一家子总共九十余两的税钱缴纳了。

这样一来,家中就剩半贯钱,一两碎银子都凑不出来了。

这半贯钱,当日都拿去买杂碎了,买卖必须照常做。

好在是两处小摊每日都有进项,家里有个写着“小摊”的钱匣子,日常收来的钱,都往里头汇总。

数铜钱太费时,季胥之前买了个铜质的称钱衡,这样直接称重,就能得出每日收的钱,记在竹卷上。

像买杂碎、香料、糯米粉这些出账,包括每月的市租、市税,也同样记录在册,这样,就能一览每月营业总额、营业成本、利润。

像凤、珠、小幺,她们三个帮着家里勤恳做活,也是有工钱拿的,每日得五个钱,也好买点肉饼浆饮子解解馋。

或许她们攒着,留着逢年过节买朵绢花,或是相中的玩具,都由她们自己做主,是以三个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