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7(2 / 2)

加入书签

二则,咱们昨日借程公出了风头,不少人都知道卤食了,就是地方偏些,咱们耐住性子,卖出名声了,也就不拘地段好坏了。”

说的田氏动心了,“是这个理,咱们那卤食,全长安仅此一家,还能卖不过她金大妇?”

“就是呀,兜兜转转,咱家得到了起头就想要的位置,也是好事一桩。”季胥好心态道。

她们一家到那位置看了,只见附近多有卖菜卖鸡鸭卵子的,活鱼活虾也有。”

“咱们的熟食也算一道凉菜,在这处也好。”季胥道。

地方租好了,季胥母女又去了便桥东头,买些杂碎下水回来,因着日后长期索要,贩子还大气的给她们饶了价钱。

因着前些日子下雨不停,趁今日放晴,箱笼里的东西一早都拿出来暴晒了。

回去时,将院中晒的席子、枕头、冬衣被褥都收了起来,收进去时一股太阳的味道。

院里空了,荫下摆了陶盆盛水,妹妹们依旧撸起袖子,帮着洗刷干净了杂碎下水,嘁嘁喳喳的忙到傍晌。

季凤利落的劈开鸭头,丢到水盆里,不忘取乐:

“我说个笑话你们听。”

“好!说来听听。”这活琐碎,蝉鸣中坐久了季胥都觉着要打哈欠了。

“就说有个鲁国人,举了一根长长的竹竿要进城,竖着进,横着进,都不行,因这竿太长了,他气的不行。一个老头说:我虽不是什么圣人,但经历的事比你吃过的盐还多,我告诉你罢!将这竿从中间锯断了,不就能进去了?这鲁国人真就照做了,还说是妙计呢。”

说的大家一哄而笑,隔壁金氏趴墙听了会,嘀咕道:

“还有心思笑!明日到那角落去,看谁还买她那卤食。”

次日辰时,田氏带一家子去了交门市出摊。

金氏不甘示弱,在那好地段叫卖,只是她昨日和人骂仗,闹的难堪,大家都知道她这处缺斤少两,一时不肯来了。

当然也有不知情的,仍旧来买,只是瞧着也就那样,不冷不热的。

反观那角落的卤食,那摊子本就小,展臂之宽,里头最多容纳两人,摊前却是围住不少的买客。

“是程公家的小僮?你叫什么名字,说好的,不收程公的钱,你尽管挑,要些什么?”

季胥认出那日伴在程公左右的小僮,见他来替程公买卤食,热情的招待了,记着那日程公的喜好,多多的放了猪耳。

临走还放了一个鸭掌到那小僮手中,“拿着路上吃罢。”

那小僮提了食箪,欢天喜地的走了。

田氏也不拘在那里,而是游走在交门市各处,叫卖道:

“卤食!全京仅此一家的卤食,独门秘方!程公吃了称好的卤食——开张第一日,买者必送一份猪肝!”

路过金氏摊前时,嗓门尤其响亮,惹得金氏咬紧了槽牙,也争抢叫卖起来。

“卤食?是那日程公也未能辨出二十八味的卤食?”

“在哪儿呢?”

“就在那西南角。”

一时不少人争相向那处去的,因着今日送猪肝,也有为了这猪肝,去那凑热闹的,卤食摊子那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这队伍甚至排到了金氏的粱饭摊子前面。

还有那不明就里来问金氏的:

“前日在这处卖的卤食呢?怎么换了你来?”

金氏气的没有好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