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8(2 / 2)

加入书签

落在本固里那两户难民,乡里划了公家地方给他们。

其中一户住了一个已故老鳏夫的遗居,那是间瓮牖草舍,和当初季家二房的破草屋子差不多,那鳏夫去世后,草舍连着那块地,今年八月份便被编为公有了,如今划给了那户难民,乡里还借了公家的农具、种子给他们使,让他们垦地种菜去;

另一户,倒颇有家产,在崔家附近划了一块地,三五日的功夫,就建出了一座瓦房,请的还是县里的佣工,看的人乍舌。

建成那日,那家妇人带着独女,给住的近的人户送去彩绘了壳的鸡子,大房的金氏白得俩鸡子,怪暖心的,还让妇人常来家坐。

住的最近的廖氏亦是,说这妇人会为人,和她一样的爽利人。

如今,被贪官私自扣下的官仓粮食渐渐入市,稻谷的价在一点一点往下降。

“降到七十钱一斛啦!”

有那刚从粮肆探听回来的喜道。

听的人捧手说阿弥陀佛,祈祷道:

“再降再降,跟从前一样四十钱。”

但这也不是一日就能降下来的,还需要时间,这次粮价风波折腾的大家够呛。

就连最富裕的盛昌里,这年关里,也不如从前那样阔绰了,就拿里市来说,萧条了许多,不论是买的,还是卖的小贩,路过都能听到为一二个钱在理论的。

季胥想着,该寻个更大的市场来做买卖。

这日,问两个妹妹:

“想不想去县城逛逛?”

“县城?”

“县城!”

凤、珠两个异口同声。

她们哪里去过县城,不过从旁人那听过,多听崔思说的,因她大兄在县里打铁,便常拿县城如何,在孩童间炫耀,听的人心驰神往,她们自然想去,眼神都亮了。

季胥笑道:“马上要过除日了,我们去县里置办些家当。”

住的是新房,这家当也得一点点添置了新的来,如今日子太平了,也能想这些了。

像切菜的刀,她家用的还是砍柴的柴刀,是该去县里铁肆置办一把专门切菜的铁刀了,

盘盏也无,就三副碗筷,碗是用旧了豁口的,那盘子还是从前拿竹兜节做的。

当然,她最心心念念的还是铁釜,有铁釜炒菜方便,最好再买个炉子,既能取暖,那旧的陶釜还能在上面煮东西。

“小珠和二姊也一起去吗?”季珠神采奕奕问道。

“对呀,咱们一块去办了过路的传,趁着年前去县里好好逛逛。”季胥道。

凤、珠二个喜的一蹦一跳的。

如今出了告示,难民们被谴送回关东原籍、原地落户的落户,卧蛇谷那段路太平了,出门也不必再提着心,有人作伴了。

季胥带好尺籍,锁了门,便领妹妹们向孝顺里去。

这两日雪停了,亭父渐将卧蛇谷的道路清扫出来,不像从前似的积雪深厚。

一去并没有湿了鞋。

之所以来孝顺里,因去县里,遇上稽查严谨时,要出示“传”才让进,当然,如若遇上天灾,无传的难民聚集在关口,也有破例放他们入关避难的时候。

那些自关东远路而来的难民,有时过关,便得了放行,遇上不放行的,只能避开官吏,跋山涉水绕远路。

平日里,乡民外出,俱需要“传”,由本乡的乡啬夫办理。

如今粮价得降,乡啬夫梁兆也不避着人了,这会工夫正在家中,听的其妻说有乡民找,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