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1 / 2)
都是极好的品相,只管给个好价钱!”
季胥因被堵在外头,一时也与王典计说不上话,便问同在旁边张望的盛昌里人:
“老伯家可是要卖粮?我这正好要买,不若给个好价钱,我们两家做成买卖,也免了在这处挤。”
那老男子闻言道:
“你要多少?我家稻谷可都是上等良田收上来的,得四十五钱一斛。”
一旁庄蕙娘听了这价钱,不禁道:“你卖关东来的粮贾都才四十钱一斛,怎的卖我们还贵了?”
“嫌我这贵?那你上粮肆去买五十钱的。”老男子揣了袖子道。
因才刚听那粮贾的头目同里民们说,只管家里有的都拿来,只要品相好,他们全都收了,便不愁没有销路,见季胥这样的个人想买,干脆坐地抬价了。
一连问了数人,都这样抬价,外地粮贾的到来令各家稻谷变得紧俏起来,让这价钱有底气的高涨。
还是王典计见她被堵在外头,使唤一小仆来问她挤在这处何事。
听的季胥这头正巧也要买粮,王典计拨个空档出来找她,低了嗓门道:
“你要我自给你留着,说出数来,保管比给粮贾还低的价。”
庄蕙娘听言,面带喜色,季胥便将两人事先定好的数目说了说:
“我要二十斛,我婶儿要六斛。”
王典计显弄道:“行,你我的交情,还是给九成的价,瞧我现在忙轰轰的,甘家哪处离的了我呢,你后日再来取,保管替你留着数。”
婶侄两人吃了定心丸,便谢过归家去了。
一路庄蕙娘都捂着心口,激动着,说道:
“多亏了胥女和那王典计能说上话,九成……就是三十六钱一斛,我家买这些省了几十个钱咧!
能做多少用处哪,若是在外头粮肆买,哪能有这个
好价。”
庄蕙娘将这事和吕媪说了,吕媪亦是欣喜,这就将钱点备好,因知都是沾了季胥的光,她道:
“胥女力小,家里又没个能出大力的,若凭她一人一点点背那些粮食,不知要走多少趟,明日我同你翁都去挑粮,帮胥女把那二十斛挑回来,不教她费事。”
说罢姑媳二人便去腾出后日要用的那些扁担挑筐,并麻袋之类的东西了。
崔家一整日都怨声载道的,季胥沿路归家,正好听了去,是廖氏的嗓门儿:
“这狗贼的粮贾!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家里稻谷昨儿便宜卖了,他今日倒颠来了!”
原是粮贾不止一波,在各乡各里,都来了收粮队伍,大肆收购秋收之粮,偏偏崔家将家中口粮以外的粮谷都卖了,换成银钱捏在手里,这一算亏了不少钱。
季胥这路家去,迎面撞见一行牛车拉了些粮食,引车的汉子们操着关东口音。
本固里不比盛昌里富裕,能有许多余粮,多数人家赋税后剥掉层皮,不过剩了些紧巴巴的口粮,少有人家还有卖的。
当然,也有些人家缺钱,见今年谷价好,便一咬牙,把口粮也卖了换钱的。
王家便是这样。
只见王利在草舍前蹦高来招手,“粮贾!粮贾来我家!”
他妹妹王绵不满三岁,也蹒跚来门前,学舌道:“粮贾来!来!”
兄妹俩被北风冻的同样流鼻涕,王利总是捏着袖子往人中一揩,只着这件独衣裳穿久了,那袖口便浆住了一层硬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