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2 / 2)

加入书签

太子沐浴更衣毕,缓步至桌前饮了盏茶,便拿起近日的公文翻阅起来。

贴身侍卫良义悄声入内,禀道:“殿下,那对老夫妇已安置妥当。属下

亦问出些线索,似乎他们家女儿当年惨死一事,与沈识因有些关联。”

“两年前,沈识因自姨母家归来后便失忆了一段时日,当时沈老太爷将消息压得极紧,外人难知究竟。可近来,沈姑娘似乎忆起了什么,一直在暗中追查刘家姑娘的案子。”

“还有。”良义继续道,“另有一事,属下探得,当年沈姑娘避入的那座寺庙,恰巧也是陆呈辞曾经藏身之所。”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ü???e?n?2???????5?????o???则?为?山?寨?站?点

“当时陆呈辞被困于寺庙之中,脱身无门,后来是其舅父与父亲遣了大批人马前去搜寻,方才得以脱险。”

“前些日,沈姑娘与许夙阳的订婚宴上,陆呈辞曾当众闹过一场,口中提及两年前沈姑娘曾对他许下‘结发长生’之诺。或许二人早在两年前便已相识,而陆呈辞当日能得救,也许也与沈识因有关。”

“如今这两人虽已定下婚约,表面瞧着倒是一派和睦,只是内里情分深浅,外人难知。眼下太师一脉已投至陆亲王门下,这般看来,两府之间怕是早有渊源,不过近日才明着结盟罢了。”

太子静坐案前,指尖轻抚茶盏,听着良义一一回禀。目光落桌案上那幅未完的女子画像上。

画中人亭亭玉立,眉目温婉,与沈识因生得一般无二。

他执起笔,细细描摹最后一缕青丝,淡声道:“去将此事来龙去脉查个水落石出。听闻沈识因的那位表兄江絮,如今已在翰林院当差?你去拟道旨意,擢他为翰林院学士。”

良义闻言一怔,道:“殿下,那江絮连科考都未曾参加过,能进翰林院已是仰仗太保大人提携。如今才入职便骤升学士,只怕难以服众。”

太子轻笑一声,笔尖蘸墨,笔触极稳地勾勒着线条,道:“有没有资格,服不服众,都无所谓,只有站得高了,摔下来才疼。不痛不痒的,岂不无趣。”

良义会意,垂首应道:“是,属下这便去安排。”

他略一迟疑,又道:“林姑娘那边……可还要继续?她已递过两次信,盼着能早日抽身。”

太子笔下未停,连眼皮都未抬:“抽身?当初可是她自个儿求来的差事。如今想退便退?”

他语气里透着一丝冷峭。

良义不敢多言,正要退下,却听太子又道:“去拟一道父皇的口谕,传太师即刻入宫。”

良义:“属下遵命。”

待良义退下,太子又凝神画了许久,直至最后一笔勾勒完成。他执起画纸细细端详,画中人眉眼如生,温婉含笑,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他看着画沉默良久方将画纸轻轻搁下,转身步入内殿歇息。

——

夜深雪重,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陆呈辞这一觉睡得极沉,醒来时只觉通体舒泰,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竟似重获新生般神清气爽。

沈识因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