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 / 2)
沉吟过后,一名司谏提出,不若直接在沿海郡县全力推行政策,总会有百姓愿意试种,以少数带动多数,渐渐地政策自然顺利推行下去。
姬檀却是直接否了。全面推广范围太过庞大,势必又会落个之前一样的结果,那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就全白费了。
还是得逐个击破,姬檀打算从被淹的两县着手。
“这两县已经派了我们自己的县令过去,天时地利人和,都更便利。”话是这么说,姬檀心里却并不乐观。
“要不,直接一纸诏令,张贴公榜,百姓莫敢不从。待他们从中尝到了好处,自会主动兴起种桑热潮,届时一切难题自会迎刃而解。”另一名少詹事道。
姬檀更是摇头。
他们今日敢这么办,明日御史台的弹劾奏折就能压死他们,都不是好主意。
“切入点还是在百姓身上。”姬檀提醒道。
若是之前,官府发布政令兴许还有用处,但现在的百姓人心惶惶宛如惊弓之鸟,谁也不愿冒险,太难了。
更难的是,这些大臣站在为官者的角度或可提出百般策略,但要他们易地而处,站在百姓的位置思考,这就行不通了,接连被否后几位大臣皆是一筹莫展,无法真的感同身受,姬檀亦不能体会。
集议一时陷入了僵持,只有微不可闻的几许叹息声响。
顾熹之默默无言听了半晌,总算将太子殿下和大臣们的症结捋清楚,这个问题他倒是能解答一二,顾熹之好歹是乡野出身长大的,多少更了解些。
他的视线在几位大臣之间逡巡了一圈,旋即主动起身一揖提议道:“诸位大人,殿下,微臣有一看法,或许可行。”
几位大臣的目光落在年轻的探花郎身上,并不抱什么希望,也没有答他。
姬檀直接首肯了:“说。”
顾熹之便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遵照姬檀的想法,从百姓出发。
“被淹的两县良田受到影响,今年收成锐减,百姓定然想先把仅存的粮食囤积起来,再尽快耕种新的粮食以度灾年,不愿花时间去种不确定性太大的桑苗,说到底还是生存问题,如果我们能将其解决,是不是就可以落地种桑了。”
“接着说。”姬檀来了兴趣,向前倾身认真听他讲述。
顾熹之的看法总是这么令人惊喜。
“保障两县所有百姓的生计自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有目标的进行挑选。”
“何意?如何挑选?”
这次急着询问的人不是姬檀了,而是左春坊下设的中允大人,对方从顾熹之的说辞中看到了明显希望,故插言问。
“这两县本就因为春汛洪涝冲击,粮食损毁过半,富庶些的人家尚可明哲保身,但穷苦的人家就未必了,为了家人,为了活下去生存,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莫说种桑了,刀山火海也愿下。”
“我们就从这里面选,逐户攻克,互惠互赢,让当地的官员先悄摸进行。”
“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顾熹之问的是全场所有人,可他眸底倒映着的却只姬檀端坐高位一人的身影。
顾熹之也不确定这能不能行,只是将自己的方法提出,一试罢了。
众人虽然心动,但也不会贸贸然首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