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7(1 / 2)

加入书签

,不说像长孙夫妇这样般配,决不能相克。

崇宁帝临走时道:“其他妃嫔任您挑选,人数不必多,六位便可,但有一位朕已经定了。”

“……”

太后脑中浮现出了那道绯色的身影。

“该不会是袁姑娘?”

“是她。”

原来那天不是自己多虑啊!

太后忙问:“也是妃嫔吧?”

“当然。”

太后微松口气,袁家这样的家族肯将袁长瑜送入宫,那必定不是冲着妃嫔之位的,如此野心勃勃,她自然要提防,幸好儿子没有立后,不然将来指不定会影响到长孙储君的地位。

“那你准备给个什么位分呢?”她又试探。

w?a?n?g?址?F?a?布?Y?e?ī?f???w???n???????Ⅱ?5?﹒??????

崇宁帝这回没给准信:“再说吧。”

太后:“……”

算了,只要是妃嫔,走到皇后之位都不容易,几年过去,儿子也老了,就算运气好能生下龙子,一时半会也看不出行不行,等看出的时候又是好几年了。

何况,长孙有长孙媳这样的妻子呢。

不过太后还是提醒了几句:“你看中的姑娘我无话可说,但以后做了妃嫔,我可看不得她再穿那种颜色的衣服。”

袁长瑜用此种办法只是为了吸引他注意,入宫后还这样,那就是个傻子了,但母亲介意也正常,崇宁帝道:“不会再有这种事,”他顿了顿,忽然想到次子对袁长瑜的不满,又添一句,“绎儿已经定亲,也当搬出皇宫了,母亲您帮他准备下,不然到时搬家跟纳妃的事扯在一起,未免太乱。”

二孙儿封王留京已经无法更改,那确实不如尽早搬走,省得又生出别的事情,太后答应。

此时正是傍晚,谢琢已经听完课了,陪孟清泠在挑鱼。

去年的那些“小米粒”已是成鱼,每一条都很活泼,在夕阳下鳞片闪闪发亮,像穿着华丽的舞衣。

孟清泠小心把其中一条捞出:“这条既有龙睛的大眼睛,又有虎头的金鳞片,若是继续培育,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新的鱼种,金龙睛……”

谢琢道:“名字不怎么好。”

“哦?”孟清泠将这条鱼单独放入一只陶盆,饶有兴趣地看向谢琢,“殿下想到了什么更合适的名字?”

“九龙睛。”

“……”

这名字跟鱼的特质没有任何一点关系吧?

见她疑惑,谢琢道:“我是初九那日将鱼送给你的。”

“……所以?”

“所以应该用这一日来命名,纪念我初次送鱼给你。”

孟清泠噗嗤一笑。

说他笨吧,他确实不算聪明,但这样的说法她第一次听到,孟清泠问:“你怎么想到的?”

“我喂鱼的时候都会想起那日送鱼给你……你觉得如何?”

“好,就叫九龙睛,”她眼眸一转,“两只鹿都没取名呢,是不是你也记得是哪一日?”

“初四。”

“……总不能两只都叫这个。”

“那另外一只就叫二十五,二十五那日我吩咐孔仆寺去找一对鹿的。”

孟清泠被他的记忆力所惊讶:“你居然都记得?”

“还不是因为跟你有关,”谢琢低下头在她耳边道,“我喜欢你才记得啊。”

她的脸倏地发红。

他还真一点不吝啬说情话。

就在这时,寿康宫来人了,说秦王殿下很快要搬家,太后让他们提前准备好礼物,到时可以送与秦王恭贺他乔迁之喜。

这没什么反常的,谢绎已经封王,确实不合适再待在宫里,谢绎就名万良去准备。

孟清泠挑好鱼后问:“殿下,你可以再陪我去知鱼池捞几条鱼吗?”

“当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