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9(1 / 2)

加入书签

赵小女郎生得乖巧可爱,原来是随了阿父。”

“敢问赵郎君是做生意的,还是家中在朝为官?”

钟地厌拿出十分完美的伪装。“家中在潼川路做造纸生意。”

“啊原来如此,潼川路与津北路确实都是造纸大户。”

“我听闻洼食上次来大安,也预定了不少的纸,想来这造纸生意是好得很呢。”

钟地厌客气地寒暄几句,便转向一旁紧张的罗青槐阿娘,自然地与她聊起孩子昨日的手工。罗青槐阿娘这才缓解了不少紧张的情绪,低声道:“方才这里的人我都不认识,也是第一次来这种场合,真是好不自在。”

钟地厌点头表示理解:“我也是第一次来。”他说话时目光真诚,语气平和,很快便获得了平民家长们的认同。大家渐渐放松下来,开始交流起育儿心得。

罗青槐阿娘很是喜欢林映,话也多了起来:“阿槐总是回来和我说,阿映是她在幼儿园里最好的朋友,希望明年上学堂的时候她们能分到一个班就好了。”

旁边一位卖豆腐家的娘子也凑过来:“我家孩子也回来说阿映像个大姐姐一样,觉得她什么都懂呢。”

林映还在气恼钟地厌不告诉自己她和林肆相似的地方,走进来准备演讲的时候,看到钟地厌混迹在中间成为社交核心,更是气不打一出来。

她回去绝对要告状。

潼川路和西平接壤,如今这里的边境都有驻军把守。

徐绰作为驻军的头领,日日都安排人巡逻。

齐良和郭寒与徐绰认识多年,二人与旧衣服团队每次去西平的时候,都少不得徐绰手下的人放水。

如今在大安当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中学或技术学堂毕业,再不济也要有夜校的毕业证书。除此之外,身高、年龄、体重、身体素质都有严格标准。

但依然有人挤破头想进来。不为别的,当兵每个月有稳定的工钱拿,吃得比家里好多了,不少农家子弟都把从军视为改变命运的出路。

徐绰存了好些钱。沈友儿快要从南诏回来了。他存这些钱,是想等她回来时问问,喜欢在哪儿安家。等大安统一了,他再打申请调过去。

记得有一次,他鼓足勇气问沈友儿,为什么不在意他是个胡人。谁知沈友儿反问他,为什么不在意自己是个寡妇。

徐绰当时一脸疑惑:“死了丈夫又如何?大安又没有法律规定死了丈夫不能再嫁。”

沈友儿便用同样的话回他:“大安也没有规定胡人和汉人不能通婚啊。”

想到这里,徐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等啊等,没等到沈友儿的归期,倒是先等来了郭寒和齐良从西平回来。

齐良调侃道:“不是沈娘子,你是不是失望了?”

徐绰反驳:“哪里的事,你们来是公务,我可不敢怠慢。”

可以传播信息的通讯器就在驻兵处被徐绰派兵把守,这玩意算是十分机密的东西,也不能随意放置。

徐绰带着他们二人来到专门放置通讯器的房间,二人则是进去和安京的五更天基地传递最新打探到的情报。

郭寒和齐良断断续续在西平探了许久的情报,如今终于是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也探到了一些关于西平皇帝的怪癖。

于是二人开始要求增加人手。在传递完情报以后,齐良和郭寒你看我,我看你。

“我都不敢想以后西平的官场得杀多少人。”

“我更不敢想到时候我们要出差多久,要查多少事情。”

“所以才应该要求从现在开始增派人手啊,将关系网做出来,否则到时候岂不是要忙死了。”

徐绰几年驻扎在潼川,也见得很多西平人想要跨越边界,那些人很瘦,身上的衣裳破得可怜,他甚至瞧见过没有衣裳穿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