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3(2 / 2)

加入书签

温芸微微一笑,露出礼貌的笑容。“娘子,是这样的,此番前来寻你,是因为陛下要在西广路建立一所女校,这所女校并不收束脩。”

那妇人眼中流露出茫然。“女校?何为女校?不收束脩?”

温芸耐心解释。“不光不收束脩,住宿和吃饭也都不要钱。只要她们成绩好、能一直读,读到大学堂还能申请助学贷款,家里基本花不到什么钱。”

妇人下意识后退了一步。“大学堂,她们哪里考得上大学堂?我听说小学堂考中学堂就很难,就算考上了也没什么用。”

温芸也不多解释,只是给妇人算了一笔账。“娘子,若是你家中两个女儿去了女校,那女校管吃管住,你家中就少了两张嘴吃饭呀,这负担不是一下子就轻了吗?若是她们成绩好,能读到中学堂,毕业出来进厂,那也是有资格当小班长、大班长的。要是读到大学堂,那更不得了。”

妇人有些心动,但还是没有立刻答应。“话可不能这么说,虽少了两张嘴吃饭,但家中的活和种地的活便少了人帮我干,不划算。”

温芸接着说:“这小学堂三年,中学堂一年半,四年半的时间她们都不吃家中的粮食,这样的事还不划算吗?”

妇人表情已然有些松动,却仍带着疑惑。“去年只说上小学堂,没说这女校的事。不收束脩还包吃包住,当真有这么好的事?”

温芸挑了挑眉,语气柔和。“是陛下怜惜我们,想让女子也有机会读到书。”

院子里,妇人的大女儿从说起女校开始,便一直仔细听着温芸说的话。

她知道家中不容易,能让一个人去读书已是白直来劝说后的结果,她不敢奢求什么。

只是偶尔听阿弟回来说起学堂中的事,看着他背的斜挎帆布包时,

她心中总是羡慕。

要是她也能去学堂读书就好了。

这女校竟然真的这么好,包吃包住还不收束脩,那便不会花家中的钱了。

她心中涌起一股冲动——她想去……

温芸看这妇人应当是心动了,但也没急着走,又问了她家郎君在何处做工。

随后,温芸在水泥厂找到了妇人的丈夫。

得知温芸是从安京来的,对方非常毕恭毕敬——在他眼里,这是他万万得罪不起的大官。

温芸将女校的事说了,特地强调了“不要束脩,包吃包住”这一点。

对方连连点头,表示会回去和妻子商量,争取让家中两个女儿都去读。

严玄清想和温芸交谈几句,硬是没找到时间。他不禁感叹,安京来的官员工作效率确实高。

终于在第二日午食时分,二人总算有机会一边吃饭一边聊。

严玄清说道:“实在佩服温学司的工作效率,昨日才到,竟就已将选址定了下来,并且走访了一户人家。”

严玄清昨日已将选址的文书发出去,过不了几日就能送到安京教育部。

温芸笑了笑。“那是严知州还未见过梁相的工作效率,我这连梁相的一半都比不上呢。”

二人又聊起正事。

温芸道:“昨日我去的那户人家,想来应当是同意的。接下来就看他们将消息传开,其他人自然会计算这笔账。”

严玄清微微叹气。“只要这笔账算得对他们有利,应当还是会有人愿意将女儿送去女校的。”

严玄清一向心疼在底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