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0(1 / 2)

加入书签

一会儿,回神后连忙躬身行礼。

“免。”

刘季觑了仙师一眼,见她没有开口的意思,就主动上前对话。

“乌伤县令。”

“下官在。”

“前几日我遣人送来的消息,你已经看到了吧。”

“是,下官已经整理好寨民的户籍档案,就放在县衙之中,郡守大人现在就要查阅吗?”

乌伤县原本是百越占据的一块地,后来被楚国打下来之后,就迁了百姓过来,在这里耕种开垦,再加上这里四周多山,地势不平,寻常大军不会进来,战乱波及少,日积月累之下也积攒了不少人口。

刘季担任会稽郡守以来,对会稽郡内所有人员重新核算人手、发放户籍,咸阳又免除了野人和隐户的处罚,从前隐藏在山寨洞穴中的山民又有不少从中走出来,在地势相对平坦的乌伤县分到了一两块地,慢慢建立起村落。

乌伤县令祖上也是山民,看待这些人有几分同乡之意,上面发下来的良种、新农具也不会藏着掖着,能租的尽量都租给他们。

慢慢的,这些定居下来的村民也逐渐摆脱原始的部落式生活,开始融入农耕文明。

只是这里地势低洼,水网纵横,虽有利于灌溉,但每年夏季雨水足的时候总会遭受涝灾,年年岁岁皆如此。尤其是今年,若不是有仙人援手,只怕整个县都会陷入洪水之中。 w?a?n?g?阯?f?a?B?u?Y?e?i??????????n?Ⅱ??????5??????ò??

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乌伤县令脸上难掩愁绪,“这再好的种子也扛不住这么泡着啊。”

那你还敢把加固堤坝的水泥拉去盖房子?

微生雪忍不住在心里怼了一句。

“我本想带人多挖些小湖池塘,再种些莲藕,旱是引水灌田,涝是分流河水。”

不错的想法。

许多湖泊池塘都有这种功能。

“但是耗时久工程量大,我们还要修路,徭役不够用了。”目前挖湖搬运全靠人力,注定效率提不高。

微生雪看着他,他眼中满是对乌伤县居民的操心,丝毫看不出是能干出把修建堤坝的水泥拉去盖房子的人。

可惜了。

“去召集人手。”刘季道,“仙人亲自为乌伤县制定了改善之法。”

乌伤县令眼睛一亮,连长在连上的忧虑都似消散了大半,“好,好,下官马上就去办。”

……

乌伤县令带着人手跟在微生雪身后,看着她停留在一处地方,忙上前介绍道:“此处地势低洼,便是在乌伤县也算是众人嫌弃之地。”

他弯腰抓起一把湿泥,在手掌上捻开,“都是极好的河泥,若能开垦出来,连肥料都不用另外添置。”

微生雪:“就要这种地方。”

她示意左右记下来,“将此地往下挖,挖出一个池塘。塘中放些幼虾鱼苗养着,边上可以再添点菱角和莲藕。”

“挖出来的泥也不用运走,直接垒在池塘的四周,作为地基筑成宽平的田地,可以用来种些稻米或是其他作物。”

“然后在田边继续堆积泥土,填筑出更高的地基,这一片用来种植桑树。”

微生雪一边说,一边用灵力在洼地上方划分标注,各部布局非常清晰明白。

放在后世,这是非常常见的桑基鱼塘。

但这里,却是前无古人的奇思妙想。

这布局很巧妙,但刘季觉得,能让仙人亲自制定的计划一定不止这点好处。

他恭敬拱手,询问道:“仙师,下官愚笨,不知仙师此举还有何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